王全書:誠信建設需要多角度著手 全方位推進
2014-03-09 15:43?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2014年3月9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政協原主席王全書作了題為《誠信建設八議》的發言。 王全書: 人無信不立,家無信不和,友無信不久,企無信不旺,法無信不威,政無信不治,國無信不穩,世無信不安! 誠信建設需要多角度著手,全方位推進。 一、抓住誠信建設的“牛鼻子”,治理政務失信“源頭污染”。政務誠信是整個誠信建設的基石、風向標和突破口。如果說社會失信弄臟的只是“水流”的話,那么,政務失信污染的則是“水源”,所造成的是“源頭污染”。先辟謠后認賬、只承諾不兌現、朝令夕改、數據摻水等是政務失信的突出表現。應拿出足夠的政治智慧和勇氣,推動建立公職機關和公務員隊伍的誠信檔案,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責無旁貸地引領“誠信中國”建設。 二、依靠制度規約和市場主體遏制商業失信蔓延。商務誠信是誠信社會建設中的關鍵領域。近年來,以食品安全為焦點的制假售假等商務失信問題,呈現出從城市向農村、從小店向大店名店、從線下向線上蔓延的態勢。我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經濟損失達6000億元。應以信用法律法規和社會信用制度約束企業行為,為守信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對商業欺詐典型案例,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依法嚴查嚴處,不怕一時一事對增長和就業產生的短暫影響。 三、構建訴訟誠信體系,提升司法公信力。不公開、不透明,往往成為滋生司法不公和司法腐敗的溫床。應拓寬司法公開渠道,通過全流程即時、全面公開,保障公眾對司法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強化對司法人員失信懲戒和權力監督力度,最大限度遏制和懲戒訴訟失信行為,壓縮司法不公的滋生空間。 四、讓誠實守信的精神豐碑巍然屹立,讓誠信的正能量噴發涌流。凡人善舉,一諾千金,社會上誠信楷模大量涌現,誠實守信的精神豐碑就屹立在我們的身邊。要大力推進誠信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民間文化資源和道德自覺精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誠信理念,大張旗鼓地表彰誠實守信的先進集體和模范人物,使更多的社會成員恪守誠信、抵制失信,讓誠信的正能量競相噴發、充分涌流。 五、運用誠信教育的黃金期,提升青少年的誠信水平。青少年的誠信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國家的未來。一些媒體過度炒作違信題材,形成負面效應;一些學校一味追求學業成績,誠信教育難以入腦入心;一些家長誠信缺失,淪為反面教員。社會、學校、家庭應多角度入手,形成對孩子誠信教育的合力。比如:培育網絡社會正能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以體驗式、案例式、討論式、引導式教學,對孩子們進行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誠信教育;家長們要身體力行,不要讓誠信教育碩果一回家就被顛覆貽盡。 六、對誠信蛀蟲——“灰色中介”應嚴厲打擊。當前,在考試舞弊、論文造假、證件偽造、信用卡違規套現、房價低評等各類違法失信活動中,均有一些“灰色中介”參與其中,其活動能量之大、影響范圍之廣令人咋舌。應擯棄對誠信蛀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曖昧態度,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清理其網絡推廣渠道,鏟除其呼風喚雨、毒化社會風氣的制度土壤。 七、積極借鑒國際誠信建設的成熟經驗。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已普遍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如“政府+市場”的歐洲模式、市場主導的美國模式、行業協會主導的韓國模式等。應借鑒國際經驗,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建立政府與市場力量有機結合的誠信建設機制。 八、誠信體系信息安全防范不容忽視。隨著政府、企業、個人信息的大量匯集,信息安全問題也隨之凸顯。“棱鏡門”事件表明,國外以技術手段竊取我機密的事件并不鮮見;國內的信息非法倒賣活動也相當猖獗。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海量信息的整合、傳輸、發布過程中,一定要采取嚴密防范措施,確保信息安全,包括信息分級、權限分級、涉密信息與國際互聯網物理隔離、防范內部人員泄密等等。誠信體系不立,國不寧、民難安。 |
相關閱讀:
- [ 03-09]龍巖市檔案局:以改革精神推動檔案事業新發展
- [ 03-09]國資委副主任談混合所有制改革:國資30%能控股,就不搞40%
- [ 03-09]浙大校長林建華談大學改革:大學去行政化比較難
- [ 03-08]“不說漂亮話”是真正的改革態度
- [ 03-08]人大代表審議財政預算 改革成為今年財政工作重頭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