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將閉幕:讓協商民主發揮更大作用
2014-03-11 21:3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陳瑜輝 |
分享到:
|
搭建寬松包容的協商平臺,讓委員們愿講話、敢講話、講實話 3月4日,北京國際飯店,政協文藝界小組討論現場,爭鳴與交鋒正在火熱上演——“我反對‘文化產業化’。”馮驥才委員毫不掩飾地亮出自己看法:“文化是‘潤物細無聲’滋養人的,怎能以金錢為目的?” “不應完全反對‘文化產業化’。”靳尚誼委員觀點堅定,語氣卻并不尖刻。他用數字佐證自己的觀點:中國文化產業產值占GDP比重不足5%,遠遠落后于先進國家,國家主張“文化產業化”可以對經濟發展起作用。 “當然,在經濟效益和精神文明方面取得平衡是相當困難的。”靳尚誼委員實事求是地說出了“文化產業化”面臨的難題。 討論熱烈而不對立、交流真誠而不敷衍、批評尖銳而不極端——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政協會議的各個會場閃現。 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讓委員愿講話、敢講話、講實話——政協提供了這樣一個寬松包容的協商平臺。 “批評是為了建設。在這樣的氛圍中,大家暢所欲言地發表最真實的觀點,對問題的解決確實能起到推動作用。”左東嶺委員說。 9天時間里,這樣一些場景令人印象深刻——“政府工作報告既分析了成績,還講了困難,但是不是也能總結一下工作中的失誤?”全國政協委員高鴻賓在農業界別分組討論時直言; “我追問個問題!”小組討論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向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委員“求解”; 互聯網金融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經濟界別的馬蔚華、郭廣昌、潘功勝等委員就此展開交鋒…… “兩會上的意見‘交鋒’不是目的,在多元社會現實的背景下,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參與,就決策和立法達成共識才是目的。”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褚松燕說。 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表達不同意見和各方訴求,不斷拓寬協商民主的深度和廣度 “一些城市或砍樹換植,或改河填湖,或削山建城,這些行為有悖自然規律、違背科學精神……類似決策為何得以實施,當認真反思。”8日上午,嚴俊委員在大會發言中直言政府決策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不但傳統產能過剩,新興產能也過剩……為什么化解產能過剩這么多年來,越化解越過剩?”8日下午,賴明委員在提案辦理協商會上就產能過剩犀利發問。 開誠布公、直言不諱地提出問題,向來為政協會議所歡迎和鼓勵。正如俞正聲主席在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所說:“政協的各種履職活動都要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 |
相關閱讀:
- [ 03-09]政協委員:推進政協協商民主 服務全面深化改革
- [ 03-09]政協舉行第三次大會發言 建言全面深化改革
- [ 03-09]王明方:加強人民政協及其協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設
- [ 03-08]政協首場提案協商會:“十堂會審”聚焦產能過剩
- [ 03-08]政協醫衛界別聯署緊急提案:醫療機構應列為公共場所
- [ 03-07]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 政協委員談推進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
- [ 03-07]3月8日:人代會休會一天 政協會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 [ 03-07]裘援平會見列席政協會議海外僑胞 冀同圓共享中國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