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地震三周年 仍有26萬災民避難
2014-03-12 10:15?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邱淑群 |
分享到:
|
日本11日迎來“3·11”地震和海嘯三周年。官方數據顯示,迄今仍有大約26.7萬災民未能重返家園,3000多人因不堪生理和心理病痛而“間接死亡”。由于缺乏熟練工人和建筑材料,只有不到8%的新住宅完工。建筑企業熱衷于2020年東京奧運會這塊“大蛋糕”,而災區重建資金有限,難以開出有吸引力的價格,一些災區官員擔心,奧運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延緩災后重建。 5萬核災民無家可歸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引發海嘯,淹沒大片土地。國家警察廳統計,截至今年2月28日,這場“東日本大地震”導致15884人遇難,2636人失蹤,巖手、宮城、福島三縣受災最重。 “3·11”地震和海嘯迫使多達47萬民眾疏散。日本復興廳2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迄今全國仍有26.7萬多災民住在簡易住宅或其他臨時避難所,其中9.7萬人住在巖手、宮城、福島三縣的簡易住宅中。 日本共同社10日報道,據這家媒體統計,包括自殺在內,因長期疏散導致疲勞和健康惡化而死亡的人達3048人,凸顯三年前幸免于難的災民至今仍因疏散生活而受到嚴重影響。這一間接致死人數大幅超過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的921人。 復興廳說,在截至去年9月認定的“間接死亡”中,大約90%為66歲以上的老人。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官員告訴共同社記者,隨著寄身于避難設施的老人體力下降,預計今后震災間接致死人數還會上升。 發生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泄漏事故的福島縣“間接死亡”人數最多,為1671人,超過總數的一半,高于當地因地震和海嘯直接死亡的人數。 “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輻射泄漏,事故嚴重程度達最高的7級,事故后續清理遙遙無期,迄今仍有大約5萬名附近居民成為無家可歸的“核災民”。 新房建設進展緩慢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日在國會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說:“我們即將步入災后第四個年頭。我期待這一年能夠讓民眾切實感受更大的重建成果。” 只是,由于建設用地難以確保,建筑工人和建材不足,災區新住宅建設進展非常緩慢。復興廳說,只有不到8%的新住宅完工,其中,重災區巖手、宮城、福島三縣只完成進度的3%;已經開工的重建項目不及總數的四分之一。 在田野畑以及巖手縣許多其他地區,大多數新住宅項目的地基還沒有打好。在受災嚴重的大槌町,10個計劃好的項目只有兩個開工;在附近的釜石市,8個項目,一個開工;再往南一點的女川町,11個項目,兩個開工。 在巖手縣另一處重災區陸前高田市,一半民宅被地震和海嘯摧毀。副市長久保田崇說,第一批新住宅總計120套,定于9月投入使用,仍有大約2000戶居民需要新住房。 東京奧運恐延緩重建 美聯社報道,一些地方官員抱怨,一大批用于提振日本經濟的公共建設項目開工,令災后重建遲滯的狀況更加惡化。 陸前高田副市長久保田崇說:“這里許多人擔心,奧運會建設會進一步延緩重建。” 大槌町副町長碇川豐不久前告訴媒體記者,東京去年9月成功申辦奧運會,值得高興,“但是,我深感憂慮,因為(東京附近的)關東地區的建筑業把重心轉向奧運會籌備工作,災區重建工作將面臨工人、設備和建材短缺的問題”。 東京奧運相關建設今年5月將開始,包括拆除東京國立競技場,斥資1300億日元(約合13億美元),在原址建造可容納8萬名觀眾的新國立競技場,作為東京奧運會主體育場,計劃2019年3月竣工。 除10多座比賽場館,東京需要修繕或更換總長1500公里的下水道以及數十處公路、橋梁和隧道。這些基礎設施大多因1964年東京奧運會而興建。 與此同時,建筑企業對一些災民新住宅項目卻根本提不起興趣,部分原因是重建項目所獲財政預算中用于支付工資的部分低于建筑企業工資水平。另外,相比“泡沫經濟”時期的繁榮,日本建筑工人人數減少,年齡變大,后繼者嚴重不足。 |
相關閱讀:
- [ 03-12]俾斯麥海發生6.1級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
- [ 03-11]大西洋南桑威奇群島附近區域發生6.8級地震
- [ 03-11]日本3·11地震三周年 民眾悼念遇難者
- [ 03-11]日本政府將舉行地震三周年追悼會 安倍等將出席
- [ 03-11]人大代表質疑地震局工作 專家:更多是地震預防
- [ 03-10]美國加州西岸海域發生6.9級地震 又連發七次余震
- [ 03-10]墨西哥南部發生5.8級地震 暫無傷亡和損失報告
- [ 03-08]日本“311”地震海嘯遇難學生家長索賠20億日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