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
2014-03-13 21:16? 李斌 霍小光?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徐家傲 黃曉夏 |
分享到:
|
兩會授權發布:“改革的集結號已經吹響”——習近平總書記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李斌 霍小光)“改革的集結號已經吹響,關鍵是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以落實。” “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協同推進各領域改革,努力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各方面體制機制。” …… 早春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分別參加人大上海、廣東、貴州、安徽、解放軍代表團審議,看望了少數民族界政協委員并參加聯組討論,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 共識,在交流中增進;力量,在互動中凝聚;信心,在討論中堅定。 唱響改革主旋律,凝聚發展正能量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參加人大代表團審議還是參加政協界別討論,都反復闡述改革創新的重要意義,強調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 ——廣東,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偉大進軍中,同樣擔負著重要使命。 3月6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上午9時許,總書記來到廣東代表團,同大家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代表第一個發言。他說,廣東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大的風險就是能否過好改革和轉型兩道關。 總書記插話說,爬坡邁坎、敢于改革,廣東是有傳統的。黨的十八大后,我首次到地方考察調研就選擇廣東,就是要在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回顧30多年歷程,進一步宣示把改革開放繼續向前推進的決心。希望廣東繼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深圳市市長許勤代表在發言中說,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必須勇擔改革新使命,打破制約發展的“天花板”和“玻璃罩”。 總書記插話說,深圳的發展是一個奇跡。1978年我去的時候還是一個漁村,現在變成這么一個了不起的城市。我們生長的時代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面臨改革大潮,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要有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這種擔當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是沖鋒陷陣、英勇獻身,現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安徽,中國農村改革的發祥地。30多年前,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大包干”,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宏大序幕。 3月9日下午,人民大會堂西大廳。習近平來到安徽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審議。 總書記說,我在安徽代表團講農村改革,是因為安徽是農業大省,長期以來為國家糧食安全和推進農村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要一如既往把“三農”工作抓緊抓好。“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做好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關鍵,在于向改革要活力。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的強大動力。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決策,為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 “海螺集團的發展歷程就是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海螺集團公司董事長郭文叁在發言中結合企業發展實踐說。 總書記說,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政策已明確,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不能借改革之名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改革關鍵是公開透明。 ——上海,因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再次為全球矚目。 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至今,積極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進金融開放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和方案,總體進展順利、成效初顯,但也充分感受到深化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我們要直面體制機制上的問題,認真把黨中央、國務院交給的這項重大改革任務落實好。”3月5日,在上海代表團全團審議時,上海市市長楊雄代表表示,上海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向深化改革要動力。 總書記詢問:“現在有多少企業?”楊雄回答,到2月底已有6000多家企業,10%是外資,90%是內資。 總書記說,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為推進新形勢下改革開放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要牢牢把握國際通行規則,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 …… 改革創新,猶如一條紅線貫穿總書記到各個人大代表團和政協界別審議和討論的講話過程。 以改革創新為紅線,習近平總書記的思考涉及諸多方面: ——談精神文明,他強調兩手抓兩手硬,精神文明這一手一定要硬。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守護好精神家園,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說生態環境,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也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談扶貧開發,總書記指出,要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扶真貧、真扶貧。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多到農村地區去,多到貧困地區去,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 ——談文化軟實力,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 ——說科技創新,他強調,要注意發揮科技資源的外溢效應。要通過政府規劃推動,加上市場運行,整合配置科技資源,起到“四兩撥千斤”和倍增效應的作用。 ——談依法治國,總書記指出,深化改革,市場要起決定性作用,也要靠法治保證。凡屬重大改革必須于法有據。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
相關閱讀:
- [ 03-13]習近平會見沙特王儲兼副首相、國防大臣薩勒曼
- [ 03-13]兩會吹響改革“集結號” 中國制定務實“路線圖”
- [ 03-13]圖解:習近平兩會下團全記錄 去哪了問了啥說了啥?
- [ 03-12]習近平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
- [ 03-10]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
- [ 03-10]習近平同默克爾通電話:烏局勢處理需全面考量權衡
- [ 03-10]不能把國有資產變成謀暴利機會
- [ 03-10]習近平:干部要做到“三嚴三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