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李姿閱 春暖花開,出游者眾。游客在重慶市秀山縣清溪場鎮萬畝油菜花叢中賞花。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至今已近半年,零負團費、強制購物、虛假宣傳等“出游陷阱”曾一度銷聲匿跡。然而,隨著全國旅游旺季的到來,誘導消費、非法一日游等亂象也變著花樣重現市場,管不住、理還亂,根結在哪兒?要警惕哪些旅游頑疾變戲法?記者近日展開調查。 誘導消費屢禁不止 導游收入低,拿回扣動力足 “純玩團變成了購物團,心里感覺真不舒服。”春節前,湖北武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李婷婷(化名)報名參加了云南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瀘沽湖8晚7天旅游團。旅行社在行程單上注明,全程會去3個購物點、參加2個自費項目,但實際上這趟旅程中她被“帶”去的購物點遠多于此。 “回麗江的路上,導游說贈送我們藏文化參觀項目,結果僅在一個銷售各種土特產的購物店就待了近30分鐘。之后,導游說大巴需停車檢查,又把我們帶進一家玉石購物店等了1個小時。”李婷婷告訴記者,“雖然沒有導游強迫消費,但也存在實際行程與行程單不符,導游頻繁推薦自費景點等問題。”李婷婷在人民網旅游3·15投訴平臺投訴后,經過協調,旅行社向她支付了400元的補償金。 《旅游法》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并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不得指定具體購物場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費旅游項目。李婷婷的云南之旅,雖然行程單上注明了購物點和自費項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位導游還是用各種“理由”和“托詞”將游客“騙”進其他購物店。雖然沒有進行明顯的強迫購物,但也非旅游者自主自愿的選擇。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張凌云說:“導游處于產業鏈的末端,收入無保障,一些導游便通過更加隱蔽的方式帶客購物拿提成,來提高自己的收入。從《旅游法》實施半年的情況來看,旅游市場在短時間內是被管住了,但如果不從根上解決,這種發展是很難持續的。” 國家旅游局相關人員透露,國家旅游局將聯合人社部、總工會等部門出臺關于導游勞動權益保障方面的意見,以便有效減少導游因待遇低而強迫、誘導游客購物的現象。 |
相關閱讀:
- [ 03-15]廣西首個旅游法律服務團成立 免費為游客提供咨詢
- [ 01-30]國家旅游局調查涉違反《旅游法》旅行社
- [ 01-30]非法一日游猖獗 業內指旅游法震懾力不大
- [ 01-29]旅游法頒布后首個“春節黃金周” 出境游熱得燙手
- [ 01-16]新《旅游法》促自助游升溫 南平旅行社忙轉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