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環保機構設置,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
2014-03-21 09:06:22??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黃曉夏 |
? 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每年我國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去治理環境,為什么我們的環境仍然得不到改善,霧霾天氣、渾濁的天空、臭水溝、垃圾遍地等問題依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了無法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對于這個問題,號外網熱心人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為了進一步了解,該網人士不斷探索,積極尋找答案。在不斷的探索當中,整理出了以下精髓。 一、為什么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如此艱難 很多人羨慕國外的好環境,稱贊他們的高素質,殊不知在幾十年前,他們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他們的環境也曾經面臨著破敗的局面,那么,為什么,他們的環境治理好了,而我們的仍然沒有解決?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環保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然而因為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導致生態文明建設舉步維艱,甚至不能做科學的設計和部署,這也導致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形成困難重重,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徹底進行改革。 目前,我國的生態保護制度雖然已經有了不少的氣色,但是不完善、不系統的缺陷仍然存在,尤其是在過程中無法起到嚴密監管的制度,與沒有設置是一樣的,所以最好從統籌管理入手,形成良好的機制,探索出一條真正的環保之路。 除了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如此解說之外,很多環保人士也對此表示贊同,據了解,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姚愛興提到,體制不完善、法制建設滯后會導致環保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很多項目都涉及到水、大氣、土壤、噪音等各個領域,而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部門,需要各個部門之間協調處理,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為各部門協調難度大,所以最終導致環保工作推進難度也更大。 二、如何挖深體制建設 從十八界三中全會中可以看出,國家對環境保護問題非常重視,而健全體質機制、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體系非常重要。據專業人士介紹,要想徹底解決,就必須要做到一把標尺、一幫執法、一張罰單,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完善環保體制。另外,該人士還指出,目前分散的部門不利于環保建設,不如將其統一到一個部門,克制地方保護主義,建立健全國家監督、地方監管以及單位負責的體制。 除此之外,還希望能夠通過加強環保立法以及現有法律的修訂來確保環保體制和執法力度,改善環保法制建設滯后的現象。 |
相關閱讀:
- [ 03-21]福建日報評論員: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
- [ 03-08]吳曉青: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改革需“五化”同步
- [ 03-0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
- [ 02-24]漳州市薌城區躋身省級生態區 生態環境日趨變好
- [ 02-16]北京啟動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春季行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