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居住證制度限制二三線城市落戶
2014-03-24 20:14:55??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王瓊 黃曉夏 |
分享到:
|
贠杰認為,這種表態非常模糊,希望也比較渺茫。大城市在城鎮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大城市的城市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到了極限,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大城市的落戶政策基本上趨于嚴格,這需要從根本制度上采取措施來緩解一些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問題之后,才能談的上在特大城市來進一步落戶。 特大城市要嚴控人口規模的原因就是公共資源有限,幾年之內,有那么多人要通過建立居住證政策,來逐步解決他們的社保問題乃至市民化問題,對于這些特大城市來說,壓力是不是也挺大的? 贠杰認為,現在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需要面臨的三個突出問題,第一,能不能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這個問題在特大城市應該不會面臨太大的障礙;第二,相應的保障資金和設施能否跟得上,目前特大城市可能不存在保障資金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問題,但是在十幾年、二十年后,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社保基金的形式就會發展比較大的變化,這些設施還是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三,城市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是特大城市面臨最突出的問題,在短期內很難改變,特大城市近期將改變這種落戶政策的希望是比較渺茫的。 另外,北京市市長王安順今天也是在這個論壇上說,北京將健全人口調控機制。在各種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任由人口總量自由膨脹,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對所有人都不負責。這再次凸顯了特大城市的難處,還是資源有限,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教育就醫與居住年限掛鉤,能真正享有戶籍市民完全相同的公共服務恐怕需要很多年,這種情況下,分散到中小城市是不是更好的選擇? 贠杰認為,在二、三線城市落戶并不存在特別大的障礙。關鍵問題是沒有均衡的發展,沒有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我們國家為什么會出現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落戶難的問題,主要還是基礎設施、福利保障方面沒有均衡的發展,大家都愿意往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去涌,而在小城市的吸引力相對要弱 贠杰稱,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推動國家的均衡發展,著重發展中小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特別是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積極地開展工作,只有這樣均衡發展了,人們就會愿意往中小城市去,城鎮化的發展才會有明顯的成效。 贠杰以京津冀地區為例子,他說:“北京之所以是特大城市,是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功能,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很多高校、企業、國企都在北京集聚,必然給北京帶來很大的壓力,可以把一些企業、高校以及物流方面、服務方面的企業往河北、天津來分散,它的人口均衡性才能夠得到體現。” |
相關閱讀:
- [ 03-20]福建社科院召開干部職工大會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 [ 03-18]省委教育實踐活動巡回檢查組到福建社科院檢查工作
- [ 03-11]福建社科院組織學雷鋒志愿者植樹活動
- [ 03-09]中國社科院報告:九成省級政府行政成本呈下降趨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