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中國金融改革“落子”需平衡效率與風險
2014-03-24 21:45:4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記者蔣旭峰 石昊 韓潔)中國目前既定的金融改革清單上的棋子正在逐漸“落子”。觀察人士認為,中國金融改革與整體經濟改革一樣進入到深水區,在推進金融改革的進程中需要藝術性地平衡效率與風險。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了中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清單,包括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擴大匯率雙向浮動區間,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等。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透露,存款利率放開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內實現。而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幅擴大至2%,人民幣匯率走勢雙向浮動成為新氣象。 外交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歐明剛就此分析認為,中國金融改革的重點是要厘清改革次序,總體原則應是先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和市場化退出機制建設,再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再是匯率改革;金融改革的難點在于深化改革和控制風險的平衡,解決好市場和監管的邊界,以及確保放松管制能夠真正實現。 在具體操作路徑上,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金融改革可以走“先易后難”的道路,利率市場化改革應當先于匯率市場化,與此同時,需要及時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并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等配套措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孫濤認為,中國金融改革的重點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以及成立中小銀行;金融改革的難點是在推進改革的同時控制金融風險,金融危機往往出現在改革之時,但不推進改革意味著將來更大的風險。 中國金融改革進程中的金融風險是否可控受到關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論壇期間表示,有人擔心中國金融業開展大力度的市場化改革,是否做好了準備。中國在大力推進金融改革的同時,也會加強金融監管,同時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 孫濤等專家也指出,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必需的,但是當前進程似乎不宜過快,目前可以先做更基礎性的工作,如利率、匯率、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 參加論壇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說,金融危機表明,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太快可能會帶來風險,在推進本國貨幣國際化之前,應當充分了解其風險并避免傷及國內經濟穩定。 與整體經濟體制改革一樣,金融改革的基本精神都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金融改革也意味著會動了一些現有市場參與者的奶酪。參加論壇的數位專家指出,現有的市場參與者應當做好迎接改革和應對風險的準備,例如銀行要為競爭者增多做好管理精細化和產品多樣化的準備;面對利率市場化的加快推進,銀行應當提升其風險定價能力并積極調整營銷策略。 |
相關閱讀:
- [ 03-12]全國人大代表蔡金垵建議:深化泉州金融改革創新
- [ 03-11]陸挺談金融改革:匯率要動 剛性要解 利率要穩
- [ 03-11]五位金融部門負責人亮相 中國金融改革引世界矚目
- [ 03-11]陸挺談金融改革:匯率要動 剛性要解 利率要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