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訪德及其重要演講
2014-03-30 20:18? 班瑋等?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30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至30日對德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并在柏林的科爾伯基金會發表重要演講,闡述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理念。德國及其他國家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習近平的演講向世界傳遞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覺,習近平的訪問對促進中德關系發展意義重大。 習主席在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引起海外廣泛好評。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拉林表示,習近平演講再次闡述了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在當今國際局勢進一步復雜化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的世界大國,一舉一動都對世界影響深遠。他認為,中國領導人的演講再次表明了中國希望與他國共同繁榮發展的意愿。 德國前駐華大使施明賢說,習近平演講從中國歷史的發展出發,陳述了中國為什么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原因。他認為,習近平的演講將有助于消除一些歐洲人對中國發展的疑慮,在回答中國國防預算等問題時,習主席“做得很好”,“有理有據”。 施明賢說,中國表示要與其他國家一起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德國作為一個重要的歐洲國家,是中國的‘天然伙伴’,兩國應該共同承擔責任。” 阿拉伯國家聯盟前駐中國辦事處主任阿卜杜勒·瓦哈卜·薩基特認為,習近平的演講表明中國始終高度重視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習近平強調了中國絕不會通過戰爭和擴張來獲取發展的利益,而會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溝通和合作,為推動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一點從中國在眾多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上的表現即可看出。“在包括敘利亞危機在內的事件中,中國扮演了積極的促和與斡旋角色,展示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薩基特說,習近平演講體現出中國文化中和諧共存的理念,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反對戰爭,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中國實現了穩定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世界在走向多極化的過程中,需要中國這樣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大國,中國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印尼資深政治分析人士李卓輝說,和平發展是中國長期以來一貫堅持的政策。歷史上鄭和下西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推行經貿和文化交流,艦隊這么強大卻沒有進行過任何侵略,而是調解糾紛,打擊海盜。中國奉行和平發展的外交政策,給予鄰邦巨大幫助,交了很多朋友。在歐洲,此次習近平出訪受到德、法、荷等國的熱烈歡迎,顯示出中國和平外交政策的魅力和威力。 法國中國問題專家、巴黎第八大學地緣政治學博士皮埃爾·皮卡爾表示,習近平主席通過演講重申了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原則立場,表明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深了國際社會對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認識和理解。 訪德期間,習近平還在中德工商界招待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述了加強中德經貿關系的主張。科隆市長于爾根·羅特斯稱習近平的講話“了不起”,為德中雙方的合作開啟了面向未來又不失具體措施的新前景。他說,習近平提出的六點希望非常中肯,涉及的領域很關鍵,令他感到發展德中關系的巨大機遇。 杜塞爾多夫市工商業聯合會主席烏爾里希·萊納教授說,習主席對德國的訪問給德中未來更廣泛的合作樹立了共同目標。習主席反復提到兩國間的伙伴關系與友誼,令人感動。中國正在大力尋求技術發展和創新,在這方面,德國要努力與中國攜手同行。德中在所有領域都有合作的機會,特別是在交通、環保、能源等領域。 德國埃里希·保倫學院院長保羅·格哈特說,德國和中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習主席對德國的訪問意義深遠。“德中兩國領導人之間加強對話并增進了解十分重要,我們對兩國在政治層面上緊密合作感到高興。” 德國輿論對習近平訪問德國予以高度關注,電臺、電視臺、報紙和網絡媒體均把這次訪問作為德國外交的重大事件加以報道。輿論普遍認為,習主席對德國的訪問將深化德中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關系。 德國《焦點》周刊網絡版援引德國一名評論家的話說,“中國是亞洲最強的經濟大國,而德國是歐洲領先的經濟強國,兩國愈來愈認識到應該承擔的外交責任”,“德國和中國擴大經濟和政治合作是合乎邏輯的”。(參與記者:班瑋、何夢舒、馮玉婧、宋國城、朱晟、文史哲、趙嫣、鄭一晗、周檬、鄭世波、鄭斌) |
相關閱讀:
- [ 03-30]習近平抵達布魯塞爾開始對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并訪歐盟總部
- [ 03-30]習近平將于今天下午訪問比利時 各界人士充滿期待
- [ 03-30]習近平參觀德國杜伊斯堡港
- [ 03-30]習近平出席中德工商界招待會 提6點希望
- [ 03-30]蔡振華回應習近平期待:國足力爭10年成亞洲強隊
- [ 03-30]外媒:習近平訪德促雙邊關系飛躍
- [ 03-30]習近平出席中德工商界招待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