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4月2日電 (記者 殷櫻)追思逝世親人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將近,中國多地先后舉行悼念活動,其中呼和浩特、太原、成都等地紛紛向遺體捐贈志愿者致敬,遺體捐獻者漸受重視。但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志愿者實現遺體捐贈依舊不易,教學解剖缺口大。 成都醫學院2日在該校舉行“致敬我們的無語老師”活動,致敬遺體捐獻志愿者。“作為遺體捐獻者家屬,我們最渴望有一個情感歸依的地方。”遺體捐贈志愿者家屬邢昭在活動現場如是說。 邢昭的父母1997年就提出遺體捐獻意愿,是成都市最早的遺體捐獻夫妻志愿者。邢昭的父親已過世,捐出的遺體已用于醫學解剖學習。“我母親如今還健在,每到清明節,她只能在家里對著父親的遺像獻鮮花,沒有地方悼念心感遺憾。”邢昭表示,能有一個場所集體悼念很激動。 “這說明中國遺體捐贈者這一特殊群體正逐漸受到重視。”邢昭表示,集體悼念遺體捐贈者不僅能夠表達社會對捐獻者的尊重,給家人帶來安慰和情感依托,也是對更多報名和準備報名的志愿者的鼓勵。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觀念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愿意在死后將遺體捐給醫學院供解剖和教學使用。“以前捐贈的都是文化程度較高的人,現在還有不少農民朋友也加入了捐贈事業。”成都醫學院人體解剖和組織胚胎學教研室主任蘇炳銀說,但這個比例還是很低。 蘇炳銀告訴記者,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遺體捐獻和尸檢仍然為多數人所顧忌。隨著醫學生人數的增加,尸體標本來源非常缺乏,直接影響臨床醫生的培養質量。 據蘇炳銀介紹,遺體捐贈事業發展的落后與進步,標準是尸解率的高低,這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醫學水平,還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素質。發達國家的尸解率可以維持在30%-40%,而中國僅僅在3%。 “跟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捐獻率總體不是很高,教學解剖遺體缺口仍大。”蘇炳銀說,解剖對勘察病源和發病機制很重要。但中國太低的尸解率常常是十多個醫學生解剖一具遺體,理想狀態是一個學生解剖一具遺體。 “捐獻遺體并不意味著情感的終結。中國還需逐漸破除民眾的思想顧慮,讓更多人了解遺體捐贈。”蘇炳銀說,通過紀念活動,感激為中國醫學事業和人類健康做出特殊貢獻的遺體捐獻者們及其家屬,也呼吁更多愛心人士加入遺體捐獻的行列中來。 據了解,中國已有十余個城市建立了生命紀念碑,成為遺體捐贈者永恒的家園和遺體捐贈家屬的情感歸依。成都市紅十字會2009年在其官方主頁上建起祭奠網頁,這也是目前成都市唯一一個集中祭奠遺體捐獻者的地方。 中國殯葬協會公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成都長松寺公墓總經理李崇祿向記者透露,長松寺打算開辟出至少1000平方米面積建立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紀念園林,并設立捐獻者紀念碑,在碑上鐫刻成都市所有已經實現捐獻的志愿者名字,不論其骨灰是否安葬在這里。 “我曾經和許多捐獻者家屬有過接觸,他們最渴望有個悼念的場所。”李崇祿說,遺體捐贈志愿者是特殊群體,近年來數量與日劇增,但作為遺體捐獻志愿者的家屬,他們心念逝者卻無處祭奠。“有一個紀念場所讓遺體捐獻者家屬去掉煩惱和尷尬。”(完) |
相關閱讀:
- [ 03-19]廣州一家四口人先后捐遺體 要和家人在一起
- [ 01-22]原副市長捐遺體作科研續 榕遺體捐獻量逐年增加
- [ 01-21]福州市原副市長孫明逝世 遺體捐獻用于科研
- [ 12-28]河北一家五位遺體捐獻志愿者 普及理念讓愛延續
- [ 11-14]病重小伙欲捐遺體遭上門難題 紅會回應人手緊
- [ 11-14]紅會回應小伙病危欲捐獻遺體:人手緊不上門服務
- [ 04-11]遭"爭搶遺體" 安慶癌癥患者放棄捐遺體改捐眼角膜
- [ 04-01]山西遺體捐獻志愿者增加 太原登記志愿者達266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