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推動武器出口暗藏險惡動機
2014-04-03 16:2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安倍推動武器出口背后的野心 新華網東京4月3日電(記者馮武勇)日本政府1日正式決定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則”,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韓國外交部表示,韓國政府希望日本基于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秉持和平國家的基本理念。 日本政府的上述舉動意味著日本放棄長期實施的武器出口禁令,為大幅放寬出口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打開了大門。 解禁武器出口,是日本戰后安保戰略的重大轉折,也是安倍政權為打造軍事大國邁出的重要一步。安倍政府企圖以此強化日本防衛產業,深化與美國、菲律賓等盟友的安保合作,凸顯日本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影響力。 完成臨門一腳 新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規定:日本不向明顯妨礙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地區出口防衛裝備;對允許出口的情況進行限定和嚴格審查,并爭取信息透明;出口對象將防衛裝備用于原有目的之外或向第三國轉移時,需獲日方事先同意并將裝備置于適當管理之下。 表面看,新的“三原則”對日本武器出口仍有一定限制,但實際上,只要以“國際和平貢獻”或“日本安全保障”需要為借口,日本政府就能對武器出口大開綠燈。 日本政府1967年頒布實施“武器出口三原則”,即禁止向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聯合國決議規定實施武器禁運的國家,以及國際沖突的當事國或有沖突危險的國家出口武器。1976年,當時的三木內閣又對上述原則進行了增補,實際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 近些年,日本政府以各種變通方式繞開“武器出口三原則”,包括允許日本與他國共同研發、生產武器等。1983年,中曾根內閣以官房長官談話方式,率先把對美國提供武器技術視為“三原則”的例外。2011年野田內閣期間,日本將武器裝備相關“國際合作開發”的例外化進一步拓展。2013年12月,安倍政府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明確提出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 “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出臺,意味著日本完成從“原則禁止”武器出口轉向“原則解禁”的臨門一腳。分析人士指出,新三原則對“紛爭當事國”的定義含糊狹窄,對武器出口對象和種類的審查實際取決于政府判斷,使得日本政府事實上可以根據自己意愿出口武器裝備。 |
相關閱讀:
- [ 04-02]日媒稱日本武器出口新原則引發中韓兩國批評
- [ 04-02]日本松綁武器出口 新法準許與美研發生產軍備
- [ 04-02]日媒:日本修改武器出口原則目的之一系針對中國
- [ 04-03]美國歡迎日本修改武器出口政策 稱擴大美日合作機會
- [ 04-03]日本用擴大武器出口挑戰中國
- [ 04-03]日玩武器出口必將自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