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南博鰲4月9日電(記者 馬超)9日,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綠色生態城市與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對話的嘉賓表示,以基因測序、癌癥早期篩查、再生醫學及3D打印器官等為代表的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將成為健康服務業增長的新動力。嘉賓建議擴大相關政策對健康產業的推動,促進個性化醫療發展以降低醫療成本。 “未來癌癥可能超過心臟疾病成為人類生命的主要威脅。”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弗里德·穆拉德博士說,由于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不斷被各類污染所破壞,人的壽命增長正在變得緩慢,甚至會停止,健康管理成為未來人類在醫學領域取得進步的重要部分。 與會嘉賓認為,健康管理是探討如何讓普通人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和活得更美的醫學新理念。盡管高端醫學不斷發展,但能夠解決人類生命健康問題的醫學技術尚未產生。因此,如何對人進行全面和可持續的健康管理就成為健康服務業發展急切需要探討的問題。 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主席多米尼奇表示,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研究是未來醫學及健康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他認為預防醫學分為以下層次:首先是人類自身主動對某些疾病的預防。“比如對癌癥的預防,人類自身行為習慣的某些改變,可以有效防止癌癥發生。”預防醫學的第二層含義在于政府的政策干預。多米尼奇解釋,政府通過政策推動人們提高對疾病及其預防的積極性,普及預防醫學常識,能夠提高整個社會對疾病的預防水平。“第三層在我看來,是人類通過對所處環境的改變,例如在綠色生態城市中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一些紫外線強烈地區鋪設防紫外線膜降低皮膚癌的發病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介紹,傳統醫學在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醫在未病的防治方面已有數千年的研究,中國在人的體質研究領域更是歷史久遠。”程京表示,目前中醫缺少走向世界的“科學語言”,醫學界亟須讓世界了解中醫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嘉賓認為,目前中國個性化醫療與預防醫學發展面臨技術應用成本較高,相關政策對諸如干細胞應用研究、基因檢測等方面存在限制等現狀。他們希望,隨著技術應用日趨成熟及普及,基因測序、3D打印等技術成本價格將大幅下降,相關政府部門也應擴大政策對健康服務業的推動力度,促進個性化醫療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享受到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對維持生命健康的便利。 |
相關閱讀:
- [ 04-09]蕭萬長出發赴博鰲 將出席兩岸企業家圓桌會議
- [ 04-09]青年領袖圓桌會議探討“亞洲的下一輪改革”
- [ 04-09]中外經濟學家博鰲激辯中國企業創新
- [ 04-09]2014博鰲論壇“五大熱詞”解析
- [ 04-09]博鰲機場已獲國家批復同意建設
- [ 04-09]海南省政府在博鰲舉行新聞發布會
- [ 04-09]澳大利亞總理:將積極說服中國投資者赴澳投資
- [ 04-09]外交部:希望博鰲論壇與會代表共創亞洲新未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