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發言集錦 龍超云(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歸宿感,已成為當前許多人自覺或不自覺的追求。進行傳統文化研究的時代特點是什么呢? 一、我們要研究這個時代傳統文化的變遷及地方文化的蛻變。 二、在這個互聯網井噴式發展、新媒體成功占領所有陣地、新技術革命引發顛復性創新的時代,傳統文化如何演化、變身、融合。 三、在這個重視政治與社會效益又呼喚市場效率,講求公益性又追求產業性,“公私合營”混合經濟的時代。傳統文化如何強化適應、抗拒誘惑、拒絕干擾而獨善其身。 四、在這個唯改革才能走出絕境、求開放才更好生存的時代。傳統文化如何經受國內外、體制變化中種種空間的擠壓,仍然流淌在中國民族血脈之中,鳳凰涅槃而重生。 五、在這個各區域、各民族語言體系及表達體系紛陳雜處、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吸收的時代。傳統文化如何堅持自己的語言體系和表達體系的同時,由對抗變為對話、由封閉停滯變為融合共榮。 六、貴州經濟發展和社會發育正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回望貴州歷史文化只想叩問:為何近些年來,少有大作品、沒有大師、難有大家的出現? 中國傳統文化是發展的文化,是進行時,是走在路上,因而重在行走,重在行動。建議:傳統文化要融入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價值體系中去,成為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傳統文化要與市場對接。如建設弘揚陽明文化的基地,成為研究、傳播和產業發展的平臺。借文化產業之力,宏揚傳統文化之美,讓陽明文化“顯象”而親切,走入人間,走進人心,走向未來,造福于貴州發展。 陳海峰(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陽明文化的知行合一,在當今來看,其核心就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這應當成為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機內容之一。 知行合一是認知和行動的統一,認識,理性的東西應該得到深化;社會行為,應該得到教化。深化對優秀文化的認知,用優秀的先進的文化來引導大眾。 古代和現代兩種文明的沖突如何融合共生,歷史文化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貴州科學發展、快速發展、持續發展,不能只是簡單地一味地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忽視文化因素的深層次影響,這只會導致社會心態的浮躁,不可持續。擺脫貧困同步小康需要更多地關注文化因素,貴州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做的工作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說明高層關注生態底線、扶貧攻堅的同時,也對貴州文化建設非常關心重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有,要有具體的有形的平臺和措施來落實。在全社會倡導核心價值觀,要進行綜合地系統的安排。先進文化的弘揚,要使用科學方法,尤其是要有“中國夢”目標進行持續引導。喀斯特公園的建設,火熱的健康“塑身計劃”方式等,都值得借鑒。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平正義的互補,也應當更加引起重視。 顧久(貴州省中華文化研究會顧問、省文聯主席、省文史館館長): 王陽明的道德學說具有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即人有本能的良知,良知具有其合理性,所謂“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 第二階段,是被選拔進化的良知。在更大的非血緣社會,機會主義態度給個人局部帶來的利益更大;于是圣人、帝王出來倡導,錄入典籍,成為選拔條件,成為外在規范的文明階段。 第三階段,即“致良知”,純乎天理。王陽明認為要學習圣賢但要超越書本和實踐,還在于靜坐、自省、體悟的,源自古往、神圣敬畏、直覺神秘的“體驗型道德”,有點像康德的“道德律令”。 王陽明的道德學說今天應該有創造性轉換。“圣人之所以為圣,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這樣的境界還回得去嗎?該不該回去?我認為,康德所認為的欲望正當性更適合于這個時代。康德認為自我意識是真善美的基礎,“自由”是道德法則存在的根基。康德提出“重新向善”,即人有欲望,但一個人對欲望的追求和“善”本身并不違背。當今中國現代化的道德指向不是回到王陽明,而是融通中(包含孔子、王陽明)西(包括康德)馬(馬克思主義),打造新道德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 首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末頁 [在本頁閱讀全文] |
相關閱讀:
- [ 01-05]武夷山市金融學會召開學術研討表彰大會
- [ 07-13]兩岸學術研討要越多越密越廣
- [ 12-22]影協召開中國國家形象的影像塑造學術研討
- [ 08-22]曾國藩誕辰200周年 兩岸學者將進行學術研討
- [ 04-23]兩岸專家匯集福州市 學術研討海峽兩岸通道工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