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粟屋憲太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攝影/本報記者黃亮 4月22日,村田忠禧和粟屋憲太郎兩位日本學者受邀在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做講座。就中日雙方近來的緊張關系,北京青年報記者對釣魚島、東京審判、靖國神社等雙方關注的問題和爭議的焦點,專訪了兩位日本學者。 兩位日本學者熱愛自己的國家,認為中日雙方世代友好是兩國根本利益的前提。與日本右翼勢力言論相反,兩位學者都本著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原則,以扎實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對釣魚島、東京審判和靖國神社等問題給予了客觀的歷史審視。村田忠禧是認為“釣魚島并非日本固有領土”的日本學者,他撰書指出釣魚島是如何“成為日本領土”,建議中國訴諸國際法庭解決爭端。粟屋憲太郎被稱為東京審判研究第一人,他認為只有日本接受東京審判的判決,才能獨立面對國際社會,到靖國神社參拜甲級戰犯應該受到指責。 粟屋憲太郎,日本立教大學名譽教授,70歲的他被輿論稱為東京審判研究第一人,這個稱號,是對他幾十年研究東京審判以及日本其他涉及二戰議題的褒獎。 東京審判是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多的世紀審判,粟屋憲太郎認為研究日本近現代史繞不開東京審判,他從1976年開始就對東京審判充滿了濃厚興趣。通過對第一手資料的翔實運用,讓他的研究頗具說服力。粟屋憲太郎還是日本第一個系統證實日軍在二戰中使用化學武器的學者,《關于毒氣戰的資料》等一批珍貴史料于1989年在日本出版,影響很大,推動了日本社會對戰爭歷史問題的認知。 在今天日本勢力范圍右傾化的大環境下,粟屋研究的這些課題似乎有些敏感,但他認為歷史證據無法否定,在意識形態紛爭中,他只關注真相。粟屋說自己的研究堂堂正正,從沒受到右翼分子的任何恐嚇、威脅,事實上,他說自己壓根不重視右翼勢力,他認為右翼勢力影響力被夸大了。 頭發花白的他,更多時候喜歡安靜地坐著,閉目養神,但談到重要內容時語調會調高一些,神情專注。比如靖國神社問題,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總會引起中國的憤怒。粟屋的父親1945年戰死于菲律賓,靈位也被合葬于靖國神社,但他不去參拜,而且直言靖國神社合葬戰死者的靈位沒經過家屬同意,不可理解。 在有些人看來多少有些異類的他,還要寫幾本關于東京審判的書。他說自己很榮幸被聘請為上海交大名譽教授,合作研究一些歷史問題。在中日兩國關系遇冷的現狀下,他想從學術層面增加交流,為打開僵局做些努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