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的發明與推廣,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的難題,也為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雜交水稻走出國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華社記者日前在湖南農科院采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相關領域專家時獲悉,雜交水稻當前大規模走出國門還需從三方面不斷加強。 今年已84歲高齡的袁隆平身板硬朗。他表示,第四期超級雜交稻攻關研究已于2013年啟動,第四期產量預計要實現畝產1000公斤。他說起話來鏗鏘有力,相關數據順手拈來。 袁隆平說,今年在全國安排了26個高產攻關“百畝片”的示范田,分布在湖南、安徽、湖北、江蘇、江西、廣西、廣東、貴州、山西及河南10個省份。 由袁隆平最先培育、被稱為“東方魔稻”的中國雜交水稻取得的豐碩成果,目前已經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種和開展研究,其中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國已大面積種植雜交水稻。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雜交水稻能被眾多的國家和地區所學習和接受,這本身就是對雜交水稻的一種莫大認可。 關于加強中國雜交水稻走出國門,袁隆平表示,首先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上要給予更加寬松的環境和政策,走出去也將變得更為容易。其次,要創造條件,聯合國內外的一些機構和企業,開展針對境外雜交水稻研發的相關研究。第三,要建立激勵機制,降低國外投資的風險,國家應加大對境外的投資力度。 湖南是中國水稻產量第一大省,也是袁隆平開展水稻研究的主要根據地之一。前不久,東帝汶總理沙納納還帶團來到湖南,考察了總部設在湖南長沙的隆平高科,東帝汶農業部門還與隆平高科就東帝汶農業產業園合作開發協議項目舉行了簽約儀式。 目前,在中國的幫助下,東帝汶已經成功建立面積達1000公頃的雜交水稻種子繁殖基地。中國還派專家對東帝汶等東南亞國家進行雜交水稻方面的人才培養及技術支持。 農業部于1996年立項啟動“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2013年9月28日,農業部在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牛形村,對由袁隆平創新團隊成員選育的第四期超級雜交稻苗頭組合“Y兩優900”101.2畝高產攻關片,現場測產驗收平均畝產為988.1公斤,逼近畝產10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研究目標。 這一產量超過了袁隆平團隊選育的第三期“Y兩優2號”在2011年創下的926.6公斤、寧波農科院馬榮榮團隊選育的“甬優12”在2012年創下的963.65公斤的紀錄。這意味著第四期超級雜交稻攻關取得重大進展。(記者謝立言明星) |
相關閱讀:
- [ 03-22]袁隆平:轉基因不能一概而論 抗蟲抗病者應特別謹慎
- [ 03-02]袁隆平:中國有能力解決好吃飯問題
- [ 01-13]袁隆平成中國名義首富:品牌市值15年前達1008億
- [ 01-12]媒體稱袁隆平品牌價值超千億 已是名義首富
- [ 01-12]袁隆平:希望2015年前雜交稻大面積畝產超1000公斤
- [ 01-11]“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榮譽面前激流勇退
- [ 01-11]“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載譽歸湘
- [ 01-02]袁隆平正在研究把玉米基因轉到水稻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