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養老產業走得更遠? 中國式養老該走什么樣的路?“公辦養老機構的重點是保障無收入、無勞動能力、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難老年人生活。而民營資本應致力于改善有條件、有能力的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山西光彩慈行老年產業集團常務副總裁張全順說,市場和政府各有分工。 在距山西省太原市火車站9.1公里的東山孟家井,占地面積1.15萬畝的光彩慈行老年產業基地即將開業運營。這里擁有養老硬件設施包括老年公寓、老年病醫療體檢中心、養老護理培訓學校、溫泉養生酒店、養生膳食農家樂、潤東農業科技博覽園、豐盈度假村等。 養老產業的廣闊前景和巨大需求使得開發商紛紛進入。全國范圍內,公開信息披露的養老地產項目已超過百個。但由于目前養老產業仍未找到明晰有效的盈利模式,行業整體盈利能力較弱。專家認為,養老產業長線投資回報低、融資難,資金回籠速度慢。加之缺乏專業運營經驗,后期的醫療、護理等服務配套還跟不上,都成為養老產業的一大軟肋。 如何破解這一困境?在張全順看來,目前諸多養老項目面臨的困境就是無法解決持續經營的問題,也就是錢從哪來。“我們的主業是老年產業,但老年產業的產業鏈長,開發需要周期,市場需要培育,其他休閑娛樂項目,如溫泉、餐飲等配套項目盈利模式較成熟,這是我們產業鏈的延伸,在拓寬資金來源的同時反哺養老項目。”張全順說。 中國面臨的養老形式復雜,而養老市場不成熟,養老政策雖不斷出臺,但在地方“落地”的寥寥無幾,稍微有優惠政策,地產金融紛紛進駐,打著“養老地產”的幌子賣房子。有的投資商以養老地產的名義拿到地,而其中養老地產的比重卻很小。 “與養老地產的區別是,我們不賣地。”張全順說,光彩慈行為老年人提供候鳥式分時度假養老,我們希望為社會提供一種成熟的模式,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預計海南松椿苑項目將在8月開業,其他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建設著。” |
相關閱讀:
- [ 04-27]北京養老券推廣4年變卡 被指存網點遠服務少等問題
- [ 04-27]武平今年新建30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
- [ 04-27]中國養老產業遭遇人才瓶頸 階梯式培養或成關鍵
- [ 04-25]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差距大 職工為居民12.7倍
- [ 04-25]國土部嚴格界定養老用地 土地政策促進產業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