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攜手共追發展夢——寫在李克強即將訪非之際
2014-04-30 22:28? 尚軍、鄭開君、劉暢?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倡導理性:世界的“中非觀” 中國與非洲牽手,既有歷史淵源,也有現實基礎。中非不僅有共同的歷史遭遇,也面臨共同的發展任務,擁有共同的戰略利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世界上主要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大陸,毫無疑問是謀求共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 在中國與非洲牽手合作的過程中,世界上也有少數人對此抱有偏見。從散播“新殖民主義論”到指責“中國掠奪非洲自然資源”,一些人在看待中非合作時,缺乏客觀、真實的理性精神。 中非關系到底如何,非洲國家和人民自己的看法最有說服力。 贊比亞非洲經濟問題專家丹比薩·莫約最近在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撰文討論中非合作,她開宗明義地寫道,“中國正在幫助非洲實現發展”。 莫約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接受教育,并在世界銀行和美國高盛等機構任職。她認為,對于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眾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而言,與中國的貿易不僅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削減貧困,而且也為全世界最貧困的人口創造了就業機會,從而對這些國家保持社會穩定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 中非合作范圍廣泛,涉及諸多領域。莫約指出,非洲國家可以借助中國,應對它們在基礎設施、就業和社會服務等領域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她說,在一些私人投資者望而卻步的時候,中國投資卻為非洲國家帶來了一系列公路、港口、鐵路、機場、電站等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 在全球范圍內,理性看待中非合作的聲音越來越多。正如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所言,“新殖民主義”等論調在非洲日漸式微,這本身就說明“這一論斷并無繼續存在的底氣”。 而在劉貴今看來,關于中非合作的一些雜音來源于一些西方國家首都,“不論新舊‘殖民主義’,這些帽子給它的發明者戴上最合適”。 追求理想:中非的“發展夢” 中非合作,歸根到底是為了給各自的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是為了讓各自的國家實現更好的“發展夢”。 李克強總理訪問非洲期間,中國與往訪國和非盟將簽署多項政府間合作協議和商業合同,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合作。 在尼日利亞,李克強總理將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全會并發表特別致辭,與非洲政、商、學界領袖一起討論包容性增長和擴大就業等中非面臨的共同發展課題。 “從經濟角度而言,中非合作給中國帶來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源,給非洲帶去了價廉物美的制成品,提振了非洲的消費,促進了非洲經濟增長。中國的投資、貸款部分解決了非洲經濟發展資金短缺問題,也有助于就業崗位的增加,”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李智彪說。 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非洲廣袤的土地,是中國產品、中國設備、中國技術、中國資本“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方向,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外部因素;而蓬勃發展的中國,則是非洲值得信賴的全面合作伙伴,是非洲追求共同發展的同行者和支持者,是非洲實現“發展夢”的正能量。 習近平主席2013年訪非,提出中國對非政策的“四字箴言”:真、實、親、誠。 通過李克強總理此訪,中非將進一步落實習近平主席訪非時達成的各項成果。同時,中非還將面向未來,積極謀劃雙方合作的“升級版”。 據介紹,借助中非合作論壇這個平臺,通過實施減貧、產業、金融、人文、人才、安全“六大合作工程”,中非合作的“2.0版”呼之欲出。 “李克強總理此次出訪,將在習近平主席去年訪問非洲的基礎上,推動中非關系進一步朝著綠色、健康、可持續的方向深入發展,”劉貴今說。(明金維陳二厚 郝亞琳)(參與記者:尚軍、鄭開君、劉暢) |
相關閱讀:
- [ 04-30]李克強訪非經貿成果豐富 囊括多種合作形式
- [ 04-30]外交部就李克強訪問埃塞俄比亞等舉行媒體吹風會
- [ 04-30]李克強應約同澳總理就馬航失聯客機下階段搜尋工作進行溝通
- [ 04-30]李克強四月份四度出手穩經濟 重點關注就業
- [ 04-30]李克強:別讓政策“聽著好聽”,落實起來卻處處受限
- [ 04-30]李克強會見美國前財長蓋特納
- [ 04-30]國務院部署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和優化結構有關工作
- [ 04-30]李克強:健全社保正常調整機制 讓勞動者工作更舒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