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稱美式民主已停止傳播 批西方金錢政治
2014-05-04 11:34? 孫微?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僅程序民主是不夠的 環球時報:今年3月《經濟學家》雜志封面文章認為,西方對民主的擔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打破了民主世界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壟斷。中國近30年來一直銳意改革,而美國似乎自民權運動后就很少有像樣的變化。您認為民主是否也需要改革? 斯特恩:美國已維持強勁發展近250年,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才60多年歷史。因此,中國仍有200多年來證明自己。當然,中國有可能發明一種優于民主的模式,但是現在慶祝還為時過早。 民主確實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這就是我所說的需要持續的精心呵護。民主從未完成,而且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和改進,無論是在運行方式還是官員和民眾的關系上都是如此。英美這些處于領導地位的國家缺乏足夠的改革,也缺乏對民主原則進行足夠的保護。 現階段民主國家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對自己持懷疑態度。造成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嚴重打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的崛起,中國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的挑戰。這又回到了我們對民主的想法問題上,英國、美國對自己的民主機構沒有足夠的信心。它們采取的應對措施是抵御而不是改革。 這時候就需要強有力的領導,需要治理能力強的政府。在政府運行良好的國家,人們對政府的信心與日俱增,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就是很好的例子。運轉有效的政府往往會根據需要進行改革,進行合理治理,然后收獲人們的信任。而在某些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人們對政府的信心處于歷史新低。因此,政府僅僅做到程序民主是不夠的;如果交不出令人滿意的政績答卷,它們便將被歷史湮沒。 環球時報:西方有學者認為,中國模式——共產黨的執政以及穩定的選賢任能機制——比“華盛頓共識”更能避免國家的發展陷入僵局。中國把自己的制度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府能夠傾聽民意,并且能迅速作出改革,這似乎比西方選舉制度下更有效。您認為民主到底是不是多元的?中國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是一種嘗試嗎? 斯特恩:這種說法并非毫無根據。目前要說中國模式是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制度,這點還沒有在國際上得到認同。但中國有可能變得民主,這個過程不會太戲劇化。中國村一級的選舉有民主成分,中國可以以此為基礎努力。 民主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更開放。目前,一個不太受到重視的民主形式是間接選舉——即公職人員由其他民選官員選出。這是中國能夠創造的民主形式。理論上,中國可以通過以地方選舉為基礎,一層一層往上進行間接選舉。這將是與中國龐大而復雜的現實所能兼容的一種模式??梢哉f,中國是有可能建立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另一種民主制度,雖然目前聽起來有些不太現實。(記者 孫微) |
相關閱讀:
- [ 05-04]牛津大學教授:美式民主現在已停止傳播
- [ 05-04]去暮氣取銳氣 青年應有沉潛理性
- [ 05-02]泰最大反對黨民主黨或再次抵制新一輪大選
- [ 05-01]古代官員亦有“民主評議” 明清時期蔚然成風
- [ 04-28]泰國民主黨黨魁與軍方領導人會面 尋求解決政治危機
- [ 04-28]韓網民青瓦臺主頁留言 要求總統下臺為沉船負責
- [ 04-28]鐵腕治污:“為水一跪”后,是背水一戰
- [ 04-28]越南“糾錯”棄辦亞運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