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從四月初蘭州水污染事件爆發到現在,短短一個月,蘭州、武漢、靖江三地先后遭遇水污染危機。專家指出,污染事件頻發暴露我國水源地保護短板,城市第二水源規劃建設亟待加強。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飲用水安全教研所教授張曉健認為,近期三起水污染事件的爆發,背后反射出的是目前城市供水存在的高風險。 張曉健:比如說一些城市源水的管線都會流過化工區,其他一些地方上游存在污染源。像一些長江、這些江河作為水源地取水,也沒有對源水的存續做出要求,這個存續時間就是有一個水質監測、化驗的時間。 同時,部分城市備用水源地的建設滯后也讓突發污染事件成為自來水安全難以承受之重。按照國家要求,凡人口在50萬以上的城市均需要建立城市應急備用水源,但環保部此前的調研結果顯示,國內近百地級市第二水源地建設進展緩慢,包括蘭州在內的多個城市都只有單一水源。水利部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華認為,水體污染、過度開發讓不少地方的備用水源形同虛設。 王建華:一個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都把備用水源作為正常水源開發供水。再一個對于第二水源建設的迫切性,都不會太在意。 考慮到突發污染事件威脅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很難杜絕,張曉健建議,我國城市應加快備用水源建設,完善水源地水質監測預警體系。 張曉健:要做好風險防范,比如說備用水源建設,監測能力建設都要加強,如果這個地方作為了備用水源,就要把這個區域的保護,整個城市的發展要考慮這個因素了。(記者杜希萌) |
相關閱讀:
- [ 05-12]水污染態勢嚴峻 中國擬再修水污染防治法
- [ 05-12]水污染頻發暴露城市備用水源短板
- [ 05-12]水污染態勢嚴峻 我國擬再修水污染防治法
- [ 05-08]水污染態勢嚴峻 中國擬再修水污染防治法
- [ 04-26]湖北通報武漢水污染原因 上游排放長期積累漬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