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其佐:建設自貿區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2014-05-13 19:35? 邱小敏?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陳瑜輝 |
分享到:
|
建設自貿區不能不顧條件一哄而上 記者:當前各地申報自貿區建設試點的積極性比較高,您認為自貿區試點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 張其佐: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在推進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 “這說明建設自貿區肯定不是上海只此一家,還會有新的試點,但肯定也不會是到處布點、遍地開花。”張其佐認為,其關鍵是要“具備條件”。應該可以理解為:一是要把可復制、可推廣作為根本條件;二是要有較好的基礎;三是要有較為成熟的監管制度和管理經驗;四是有較好的區位優勢。 制度創新是典型的深水區改革,是難啃的骨頭,那么建設自貿區所面臨的改革就是最難啃的骨頭。比如探索與離岸金融服務相適應的金融創新、探索為中美正在開展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提供樣本而進行的投資規則創新,是為了在國際上新一輪貿易投資規則體系重塑的背景下,通過國內改革和構建新型大國貿易和投資關系,釋放改革紅利,培育中國國際競爭新優勢。像上海自貿區這樣的改革都是無先例可循,改革的風險都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在上海自貿區試驗其難度都非常大,并不是我國各地都能承擔得起的重任。所以,如果不具備條件一擁而上,容易造成試錯成本和風險過大過高,反而會貽誤改革。 建設自貿區要服從和服務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 記者:您認為應該如何理解建設自貿區的意義? 張其佐:建立自貿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不是局部試驗,而是為了中國長遠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因此,只有夯實服從和服務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意識,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轉型,才是自貿區改革試點的題中應有之義。由此才能跳出和破除“跑馬圈地拼優惠政策”、“穿新鞋走老路”等妨礙改革發展的那些陳舊的思維定勢。 |
相關閱讀:
- [ 05-07]上海自貿區探路司法改革 允許試錯糾偏
- [ 05-01]上海自貿區探索開放游戲設備市場 推動互動娛樂回歸客廳
- [ 04-30]一批經濟領域新規5月起實施 “假洋奶粉”或消失
- [ 04-29]上海自貿區樓市普遍降溫 業內稱房價后理性回歸
- [ 04-24]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透出“寬進嚴管”新走向
- [ 04-24]上海自貿區新版負面清單初步擬就 縮減至少兩成
- [ 04-23]上海自貿區推出14項新制度 監管服務可復制推廣
- [ 04-17]商務部:望通過自貿協定談判 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