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5月21日電 (記者 申冉)“衛星導航正在影響著世界的進步和發展,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更新。”2014年第五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21日在南京舉行,有中國“衛星之父”之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孫家棟在開幕式上發言,認為該領域隨著專業的逐步細化,正在不斷挑戰各種極限。 他鼓勵與會人員,時代正在賦予這個領域無限的機遇,與網絡平臺、云計算甚至大數據的結合,讓衛星導航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這個領域正在迎來一次巨大的創新發展。 “(中國)將于今年(2014)年底先發射5顆試驗衛星,為36顆衛星覆蓋全球的目標探路。”盡管對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寄予厚望,但孫家棟對中國放衛星的速度仍保持慎重態度。他表示,由于投資巨至幾百億元,雖然中國亟待在2020年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平起平坐”,但決不能輕易放衛星,應更加慎重按照步驟進行。 繼美國、俄羅斯、歐洲相繼開始建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后,中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已實現亞太地區信號全覆蓋。目前,中國北斗已進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成為當今世界衛星導航四大系統之一。按照中國衛星導航建設的總體部署,到2020年,將有36顆衛星在天空中為北斗導航系統服務,北斗信號將覆蓋全球,屆時可為全球提供信息收集服務。 孫家棟介紹說,2007年到2012年,陸續“上天”的14顆中國北斗區域性導航衛星狀態保持良好。 “未來的衛星導航產業一定是走向融合,數據共通。”孫家棟表示,“但每個系統都必須保持自主可控能力,即使不用別家的衛星,也能夠很好地提供信息收集和輸送。” 作為北斗導航系統的主要負責人,孫家棟坦承,現在北斗系統的市場應用率相對于GPS較低,更大規模的市場推廣遭遇一些困難,包括導航系統的地面應用質量如何,這些商業應用在使用上是否可靠方便,價格是否更具競爭力。“而價格則與產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相較于占據全球市場大部分份額的GPS系統芯片,北斗系統芯片的價格依然略高出一些。” 他表示,目前看來,如何讓中國造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符合國際標準,進入國際市場,推廣到更廣闊的民用商用范圍,從“天上放衛星”到“地上用衛星”的路依然還很漫長。(完) |
相關閱讀:
- [ 05-20]馬方將與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商討公開馬航原始數據
- [ 05-18]國家航天局:黑龍江省不明墜落物為運載火箭或衛星殘骸
- [ 05-18]馬航失事客機衛星數據該誰公布? 各方莫衷一是
- [ 05-14]美國稱衛星圖片顯示俄軍仍部署在烏克蘭邊境附近
- [ 05-13]俄羅斯將在越南和尼加拉瓜建設衛星導航地面站
- [ 05-11]世界超模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 [ 05-08]馬航失聯客機搜索無所獲 分析稱衛星革命勢在必行
- [ 05-06]風云三號C極軌氣象衛星正式在軌交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