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人排隊、要等上百年的第一福利院已經暫停登記,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的局面依然還看不到緩解的跡象。對于多數在家無人照顧,又找不到合適保姆的老人來說,民營養老院或許是更現實的選擇。然而,城區“價格太高”“空間又小”、郊區“位置偏遠”“條件一般”,如何抉擇,也讓不少人猶豫不決。 ■城區養老院: 每月4000到6000, 還有500多人排隊 “這兒離大醫院近,孩子放心” 下午四點多,陽光漸漸退去燥熱,透過枝葉灑在寸草春暉養老院的小院里。92歲的王起雙手交疊在拐杖上,一個人靜靜地坐著。一年多前,家住西壩河的他住進了這家位于和平家園小區里的養老院。“孩子都已經六十多歲了,照顧不來,保姆又不好找。這兒離家近,環境也熟悉,就過來住。”在這里,像王起一樣因為“離家近”而選擇入住的老人還有許多。 2011年底,繞著北京城選了40多個地段的院長王小龍,正是看中了這里的“潛力”,“小區60歲以上的老人有5000多,80歲以上的老人有700多,附近有9個社區,30%左右的老齡率,其中至少50%是空巢家庭,養老需求非常大。”而在王小龍看來,“離家不離街”才是多數老人理想的選擇。 除了“離家近”以外,“看病方便”也是不少人關心的指標。山東大爺邢向東曾因肺栓塞,住進了安貞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十多天后雖然基本康復,但仍然需要經常去醫院復查。“回趟老家要七八百公里,來回跑太折騰,不如就住北京。”邢向東的兒女都在北京工作,兒子在豐臺有套140平的大房子,但岳父岳母跟著住,離醫院又遠,女兒家只有60多平,也不方便。幾番權衡之下,邢向東在去年1月住進了這家養老院,“這兒離安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其他好幾家大醫院都很近,開車幾分鐘就到了,孩子放心。” 與腿腳方便、基本能夠自理的邢向東相比,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更需要日常的專業護理。二樓的房間里,護理人員剛剛為81歲的曹長英打好了洗腳水。因為腰椎間盤突出,曹長英不方便彎腰,平時洗腳、洗澡,甚至穿衣服,都要有人幫助。“這里照顧得很周到,衣服有人洗,飯也有人端來。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醫務室還會把藥直接送到屋里,連喝藥的水都給倒好。”老伴去世后,曾經一個人生活的曹長英對現在的“高待遇”感到很知足。 “100個老人,配了將近70個工作人員。”院長王小龍補充道,“一線護工中,有30%左右是專門學過老年護理專業的。”23歲的陜西姑娘李陽陽正是其中一員,去年3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大專畢業的她來到這里。“給老人喂飯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冷熱要適中,速度也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來調整。”談起專業,李陽陽頗有心得:“遇到老人頭暈,讓他躺下的時候要先把床調到45度,給他測血壓等生命體征。” “把東直門的房子租出去,才給湊齊了” 雖說幾個方面的條件看上去都還不錯,但多數人還是要在心里打打小算盤。在寸草春暉養老院的網站上,清楚地顯示著收費標準—— 押金:5萬元;床位費:2300-2800元/床/月(雙人標準間);餐費:900元/人/月;護理費:由醫護專家根據老人實際情況評估之后確定。 王小龍粗略地算了筆總賬,“對于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各項費用加起來,一般每月在4000元到6000元。”這樣的價位與動輒上萬的高端養老院相比雖說算不上天價,但依然不是每位老人都能接受的。即使已經入住的老人,也有不少覺得“心疼”的。 二樓的樓道里,85歲的褚正平自己推著輪椅來來回回地“遛彎兒”,“現在腿不大好,有輪椅走著穩當些。”褚正平每月退休金有4000多,可還是不夠每月5000多的費用。為了貼補,她把東直門的房子租了出去,才給湊齊了。“我算來得早的,不然更貴。” 盡管價格并不算低,但“100張床位剛開始就住滿了,現在還有500多人在排隊。”王小龍從建院之初就希望實現連鎖化發展,可如今雖然已將這家養老院打造成為政府樣板工程,卻依舊沒能開出第二家。“城區土地都很緊張,位置合適的地方租金又太高。”由于土地并非自有,養老院并不能享受到政府為社會資本辦養老機構所提供的每張床位2萬到2萬5的建設補貼。“只能享受到每張床300左右的運營補貼,實在是杯水車薪。” “我們也想讓價格更低一些,服務更多中低收入的老人,可人力和房租兩項成本壓著呢,沒辦法。”王小龍嘆了口氣,“一個員工的工資3000多,再加上保險、培訓和吃住,平均人力成本有6000左右,占到總支出的50%到60%。而每年的房租、二手房轉讓折舊和裝修費用等算下來又有將近200萬,占到30%到40%。” 也正因為租金貴,養老院并不寬敞,老人們最大的活動空間無非是四面房屋圈起來的幾十步見方的小院子。“軟禁唄,就跟張學良在臺灣一樣。”邢向東無奈地笑笑,“跟在家是沒得比,那時候自在,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這里管得嚴,不能隨便出去。”褚正平也多少覺得有點“悶”,“過去想要出去買點東西,服務員還能陪著去,現在不行了,非得家屬來,可孩子平時那么忙,最多也就周末來,其他時候都只能在這么個小院子里待著。” ■郊區養老院: 每月一千多,床位空余上百張“這地方特痛快, 市里頭可看不見這么大的地兒” 城區里的養老院條件雖好,但畢竟價錢高、地方小,不少老人最終還是選擇“下鄉”。六年前,當時85歲的趙德華就跟老伴兒從朝陽區的養老院搬到了房山區良鄉鎮下禪房村的福港老年公寓,“之前那兒太窄,沒有院子,只能在屋里,出了屋就到街門兒了。” 由于地處南六環外,如果家里沒車,想要從市區里過來一趟可不容易。九號線地鐵坐到終點站郭公莊,換乘房山線到倒數第二站的良鄉南關,再轉房33路公交坐上12站。下了公交,滿眼的莊稼地,再也尋不到一絲城市的氣息。 這里倒是夠敞亮,偌大的院子里一片郁郁蔥蔥,綠油油的青藤爬滿連廊,成了天然的室外涼棚,“好在租得早,簽了多年的合同,1畝地每年只要一千多,30畝地總共也才幾萬元,現在如果轉租出去,1畝地少說也要兩萬多。”院長李學連從來沒有為房租發過愁。 一些市區里的老人正是沖著這里的環境而來,年近80的米榮霞就是其中一位。午飯過后,她正坐在屋里的床上自己跟自己下跳棋。“來之前在兩個兒子那里輪著住,總覺著不方便,我就跟孩子提出來說住養老院,他們也支持。離家一站多地倒是有家養老院,但地方特小,好的地方咱也進不去。”2010年9月,米榮霞在街坊的介紹下來到這里,“我一看,嚯,這地方特痛快,市里頭可看不見這么大的地兒。這兒空氣又好,一開窗,風呼呼地吹,涼快著呢!”米榮霞的退休金并不高,每月也就兩千多,“這里一個月一千四五百塊錢,還能有些富余呢!” 從豐臺過來的王玉珍同樣相中了這里的大院子。“我白天不在屋里待著,就喜歡到外面院子里活動,老溜達。”周末中午,兩個女兒開車過來接她出去洗澡,順便吃一頓她心心念念的大拌菜。住進來之前,女兒也曾給她雇過保姆,“不放心,還總偷東西。”后來,家住昌平的女兒考慮過找家附近的養老院,可她嫌那邊住得太密,活動不開。“另外這里也便宜些,同等條件的單間,別的地方一般要兩千二,這兒一千八。” “我們也想保證老人的安全, 可實在招不到那么多護工” 在郊區養老院中,這里的入住情況已經算好,但依然沒有住滿,“450張床,住了不到300人。”院長李學連坦言,“咱這條件肯定比不了人家那些賓館式的,但吃喝拉撒睡都能照顧。”的確,從硬件設施來說,這里與許多城區養老院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二層的小樓沒有電梯,哪怕90多歲的老人也只能走樓梯,如果趕上身體不好,這上上下下的多少也是個挑戰。 更讓李學連頭疼的是護理人員長期短缺。“現在全體工作人員不到80個人,真正護理人員不到50個人。流失又很嚴重,每個月都有人走,隨時要招工。”李學連也明白,每月2000出頭的工資很難具有吸引力,“城區里外來人口比較多,但在農村,外地人不愿意來這兒打工,只能就近招家庭婦女。招來以后好不容易給交了保險,再由養老院出錢參加民政局的培訓,結果拿了護工證就走,我們只好重新再招人,再投入。” 也正因為人手不足,沒辦法保證老人時時刻刻有人看著,“白天曬太陽,只能把坐輪椅的老人推到外面后,弄個寬帶子給拴著,否則一不留神就可能摔下來。就這樣都不保險,還有老人把帶子轉過來給解開,后來只好拴在椅子腿上。有的時候明明已經拴好了,老人還能連輪椅一起摔過去。”李學連搖搖頭,“我們也想保證老人的安全,可實在招不到那么多護工。” 盡管養老院的醫務室申請到了定點醫保,9公里外也有良鄉醫院,但不少市區里來的老人還是習慣回城里醫院看病。米榮霞患有心臟病,不舒服的時候需要住幾天院,“兒子過來接,回到離家近點的健宮醫院。如果在這兒看,兒子來一趟太遠,照顧著費勁,我住回去的話,他們晚上看我也方便。”前些日子,王玉珍也被女兒接回城里做了心臟支架,住了十多天的院,“去的世紀壇醫院,在那兒看習慣了,大夫也熟悉情況。”主筆宗媛媛 插圖 宋溪 |
相關閱讀:
- [ 05-20]福州老年大學聲樂系學員自編節目慰問養老院老人
- [ 05-12]七旬老太三處骨折家屬懷疑被打 養老院稱系摔倒
- [ 05-05]中國養老產業的開拓者——上海高級養老院凱健國際
- [ 04-23]上海養老院凱健國際養老感恩季:私人養老院邀老年人免費入住體驗
- [ 04-15]晉江養老院引臺灣管理機制 探索人性化養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