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 丁棟)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態退化問題嚴重,土地廢棄和粗放建設進一步加劇了土地供需矛盾,24日發布的《土地整治藍皮書》提出,快速城鎮化的中國面臨土地利用新挑戰,新時期土地整治必須把保護生態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利用效率,保障土地可持續利用。 由中國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該藍皮書顯示,中國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積約5000萬畝,很多地區土壤污染嚴重,特別是大城市周邊、交通主干線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嚴重超標,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據測算,當前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相當于4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藍皮書顯示,中國土地鹽堿化、沙化面積達20.25億畝,水土流失面積達53.4億畝。在自然生態環境退化的同時,礦山開發、生產建設每年造成大量土地損毀和廢棄。 據統計,目前因生產建設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約1.12億畝,對于人均耕地面積僅1.52畝的中國造成巨大浪費。每年僅礦山開采損毀土地約300萬畝,生產建設損毀的土地面積更大,新增損毀土地的60%以上是耕地。 藍皮書測算,中國城市平均容積率只有0.3,40%以上土地屬低效用地,5%土地處于閑置狀態,城鎮建設用地至少還有40%挖掘潛力,大量土地粗放利用,進一步加劇了建設用地供需矛盾。 藍皮書預計,當前中國城鎮化水平正處于快速增長區間,以后一個時期,基礎設施用地需求處在高峰期,一系列區域規劃的落實和產業園區發展,都將導致建設用地需求呈激增狀態。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工業與農業、城鎮與農村、生產與生態爭地不斷加劇,土地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完) |
相關閱讀:
- [ 05-22]土壤“多路吸污”難治理 每年受污糧食達1200萬噸
- [ 05-12]鏟除“抱團腐敗”滋生的土壤
- [ 05-10]讓潛規則失去土壤、通道和市場
- [ 05-10]習近平:讓潛規則在黨內失去土壤
- [ 05-09]習近平:不能用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 讓潛規則失去土壤
- [ 04-18]土壤污染“家底”揭開 治理刻不容緩
- [ 04-17]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
- [ 04-17]新聞鏈接:從數字看我國土壤污染現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