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 強調粗獷的一面,推出武術跆拳道等針對男生開設的課程 首屆300名免費幼師男生將在今年秋季開始頂崗實習、明年6月畢業,他們將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第一批經過專業培養的男性幼兒教師。在校期間,他們是怎么培養的呢? 以朱亞棟所在的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記者在該校《五年制免費師范男生(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上看到,學校專門設有以發展個性和彰顯男性特色為宗旨構建選修課程及以實踐取向為導向構建實踐課程的模塊,包括課堂實踐、校內實訓、微格教學、教育見習、教育實習、頂崗實習等。 徐幼師學前教育系系主任劉祥海介紹,在教學中,技能學習是男生的短板,很多學生入學前從未接觸過聲樂、繪畫、舞蹈等課程,因此學校技能教學實行“零起點”。同時,為貼近男生的心理,舞蹈、聲樂等課程教學均由男教師擔任,學校還推出了武術、輪滑、跆拳道等專門針對男生開設的課程。 “為采取更具個性化的教學,學校做了課程設計調整,老師備課時間也比以前增加了兩三倍。”學校美術系系主任邵統平說,以往大多數女生學習的美術課上,更多強調秀美、柔美的一面,而針對男生則更多強調粗獷的一面,融入工藝流程、科技類的元素,比如指導他們制作運動水車、軍艦等,在培養方式上有明顯差異。 同樣需要調整的還有朱亞棟和他的小伙伴們。“我印象最深的是兒童文學課。這節課主要是教我們怎么給小朋友講故事。教材里面都是女教師在模仿狐貍嬸子說話——哎喲喂——作為一個男生這樣說話有點怪怪的,怎么要這樣講呢?”朱亞棟坦言自己剛開始有點不好意思,“后來我想明白了,要學習的不是幼兒園女教師,而是幼兒園教師。后來我們模仿狐貍大叔,用低沉的聲音說話,同樣能讓小朋友們聽得入神、開心。” 在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進行的“免費幼師男生職業認同感現狀調查”中發現,經過3年學習,首屆免費男生關于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感覺,選擇“很喜歡”和“比較喜歡”的百分比總數由65.4%上升至96.1%。學生們表示,經過3年系統學習,對專業的喜愛有明顯提高,絕大多數學生認同并喜歡學前教育專業。 怎么就業 定向招生、培養、就業,免學費住宿費,畢業后有編有崗 講起自己的實戰經驗,朱亞棟很是自信。“男老師除了和女老師一樣做好保教工作之外,由于聲音大、放得開、表現力強,在體育和活動課上更能發揮優勢。如果看到有男孩子忸怩膽小,我就會拍拍他的肩膀,說——咱們爺們一點,大聲告訴老師你叫什么名字?對于女孩子們,更多注意安全防護。”在學校的安排下參加了好幾次小實習的他坦言在幼兒園里很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們有時候會撲上來抱著我說,朱老師,好崇拜你,以后要像你一樣。” 今年秋天,朱亞棟和他的小伙伴們即將頂崗實習。葛青介紹,為了幫助他們盡快成長,除了在校期間的培養和學習之外,幼兒園也應合理繼續“接棒”打造專業的成長平臺,例如基于國培、省培的基地項目,讓男生們更加充分地發揮一技之長、增強自信、更有成就感。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介紹,2011年,江蘇省從率先招收培養幼兒園男教師開始試點師范生免費教育。該試點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一體化,參加提前批次錄取,入學前與錄取學校和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承諾畢業后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不少于5年。免費幼兒師范生在校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回到生源所在省轄市,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安排到公辦幼兒園任教,確保有編有崗。 免費幼師男生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吸引了大批優秀男性初中畢業生報考。8所培養學院錄取分數線均達到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分數。招收了四屆免費幼師男生的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長張祥華介紹,江蘇省針對免費幼師男生的政策一直在不斷完善之中。從第一屆“包吃包住包分配”到第二屆開始“兩免一補、競爭上崗、保底分配”,更好地調動了當地教育部門和男孩子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保證有編有崗的情況下,能夠在所在縣市區的范圍內具備競聘更好幼兒園的條件。 免費幼師男生在江蘇的招生火爆,也推動了社會對幼兒園男教師的關注,一些家長表示,如果孩子達不到免費幼師男生的分數線,“考非免費的幼兒師范生也好。”而在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定新看來,改善幼兒園教師性別失衡的局面,除了需要各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更要提高待遇、提高全社會對他們的認知和價值的看法。“社會上對男幼師的存在價值和這項工作的推廣意義還應該更為加強。” (姚雪青) |
相關閱讀:
- [ 05-30]三名男幼師講述職業故事 擔心相親女方在意職業
- [ 05-24]江蘇計劃每所公辦幼兒園至少配一名男幼師
- [ 05-17]福州熱心幼師為社區學前寶寶開上百場公益活動
- [ 05-17]福州熱心幼師為社區學前寶寶開上百場公益活動
- [ 05-12]幼師用膠帶封住幼兒嘴巴眼睛并拍照發微博 被辭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