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日,2014年高考正式啟幕。939萬莘莘學子將走進考場,對十幾年寒窗求學作一次小結。 “千軍萬馬獨木橋”,這曾是中國民眾對這場選拔競爭程度的比喻。然而,從高校擴招到社會機會多元化,眼下的高考雖已不再是出人頭地的“獨木橋”,但是,一場牽動近千萬家庭的考試,對于這個國家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從標印著“絕密”字樣的試卷,到警方護衛考點、監控錄像,再到考試之后的全封閉閱卷,全社會都在努力創造一場公平的競爭。 然而,在流動人口超過2.3億的中國,人們期待,更多的隨遷子女能夠更平等便捷地就地參加高考;在國家將更多的辦學自主權下放給高校時,人們期待,高校自主招生少一些“暗箱”,多一點透明;在各種“特長生”遭到社會質疑之際,人們則期待,高考加分政策少一點“貓膩”,多一些人性。 今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新程開啟后的第一次高考,從6月4日起,中國新聞網推出題為《為了一次公平的競爭——考場外的高考期待》的主題策劃,敬請關注。 16省份高招兼顧考生品德 高考加分如何消弭質疑? 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 題:16省份高招兼顧考生品德 高考加分如何消弭質疑? 記者 馬學玲 今年,高考加分項目大幅“瘦身”,被認為進一步增加了報考的公平性。但與此同時,16個省份有關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的照顧政策引發爭議,學者呼吁謹防“道德加分不道德”。 在一片爭執聲中,高考加分的存廢問題也再被提及。分析認為,目前徹底取消加分并不現實,但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讓高考招生從行政主導向專業主導轉化,應是未來改革的方向。 高考加分項目大幅“瘦身”獲贊:具積極意義 近來,有關高考加分政策調整的話題持續引發關注。根據31個省份出臺的2014年高招方案,各地加分項目大幅“瘦身”。除奧賽、體育方面外,四川、河北、貴州等多個省份還取消了省三好、省優干或省級優秀學生的加分項目。 譬如,廣東今年的加分項目由原來的23項,“瘦身”為???項(其中本科3項),包括中學生各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各類科技競賽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項目和省級優秀學生等17項獎項,均不能加分,總體加分項目減少74%。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加分類型之外,一些地方特色的加分項目也“瘦身”。比如,黑龍江取消為招徠優秀人才規定博士子女報考省內高??色@加分投檔的政策;河北取消原來省授予“教育世家”稱號教師直系子女報考師范院??杉?0分的政策;山東則統一劃定各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取消濟青線。 “輿論把這稱為高考新政,這其實并沒有多大新意?!?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其實這只是對2010年發布的《關于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執行。 這一通知由教育部和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共同發布。根據通知,從2014年起,開始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主要集中在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和部分科技類競賽高考加分項目,體育特長生高考加分項目,以及地方性加分項目,力圖治理“弄虛作假、違法亂紀”等現象。 “這樣的調整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我國高考加分已經從當初為校正單一的分數評價的初衷,演變為加分教育和加分腐敗,以至于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清理并規范升學加分政策’。”熊丙奇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則向中新網記者表示,“此次高考加分項目大幅‘瘦身’,說明相關政策更趨于理性。” |
相關閱讀:
- [ 06-07]福建22萬高考生今趕考 6月25日公布高招切線
- [ 06-06]自主招生公信力遭疑 學者吁推進高招信息公開
- [ 06-05]多省市近年未能完成高招計劃 生源危機倒逼高校轉型
- [ 06-03]2014高招手冊 海峽論壇 新爸爸·老爸爸
- [ 05-31]今年我省高招志愿設置有變化 文史理工類分四批次錄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