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雜志6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說,40多年前“阿波羅”飛船從月球帶回的巖石進一步證實了這樣的假說:月球是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相撞后形成的。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完全確定月球如何形成,但他們提出了一種得到多數人認可的大碰撞假說,即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叫做“忒伊亞”的行星撞擊地球,地球此后自我修復,而“忒伊亞”的大量碎片則在地球軌道上聚集形成了月球。 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太陽系內各個行星都由獨特的同位素組成,因此證實大碰撞假說的最佳方法就是比較地球與月球的氧、鈦和硅等元素的同位素比率,不過此前研究的結論都是月球巖石和地球巖石相當相似,無法證實月球主要源于一個業已消失的天體。 最新研究采用一種非常靈敏的先進分析技術,分析了由美國航天局提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飛船帶回的月巖。結果顯示,月巖的氧17與氧16的同位素比率,確實與地球巖石存在差異。研究第一作者、哥廷根大學的丹尼爾·赫瓦茨在一份聲明中說:“差異很小,難以察覺,但的確存在。我們現在有理由相信大碰撞發生了。” 鏈接 美用激光束從太空傳回高清視頻 據新華社華盛頓6月6日電(記者林小春)太空的寬帶時代就要到來了嗎?美國航天局6日宣布,該機構利用激光束把一段高清視頻從國際空間站傳送回地面,成功完成一種可能根本性改變未來太空通信的技術演示。 這一通信試驗名為“激光通信科學光學載荷”(OPALS)。據美國航天局發布的消息,在5日進行的技術演示中,一段時長37秒、名為“你好,世界!”的高清視頻,只用了3.5秒就成功傳回,相當于傳輸速率達到每秒50兆,而傳統技術下載需要至少10分鐘。 據美國航天局介紹,OPALS利用極為細小的激光束傳輸數據,速率可比現有基于無線電波的通信方式提高10倍到1000倍。“這就好比從撥號上網升級到了寬帶上網。”負責這一項目的工程師波格丹·瓦伊德說。 此次試驗的一大挑戰是“極度精確地”鎖定位于美國加州小鎮賴特伍德的地面站。 (記者 林小春) |
相關閱讀:
- [ 06-02]韓國啟動月球勘探擬2017年研發出飛船 美國協助
- [ 05-30]研究月表巖石顯示 月球內部水源自本身
- [ 05-29]國防科工局向國博捐贈“玉兔號”月球車高仿模型
- [ 05-28]“玉兔號”月球車高仿模型捐贈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 [ 05-28]新技術可為月球提供寬帶連接 太空也可用互聯網
- [ 05-27]NASA紀念探測器繞月5周年 評選月球最佳"藝術照"
- [ 05-19]揭秘克里米亞"人造月球"遺址
- [ 05-14]科博會今亮相老國展“ 玉兔”號月球車亮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