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貽芳:按我所了解的情況,大多運營效果都不是很好。但是綜合管廊就是大家都講的一個觀點就是綜合管廊代替地下管線那是不現實的。 江貽芳,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家委副主任。2011年,他受住建部委托,和眾多專家一起,歷經一年的時間,經過實地調研,交出了這份中國城市地下管線發展報告。這也是真正意義上關于城市地下管線的第一份權威報告。時隔兩年,當我們再次提起這份報告的時候,江貽芳卻顯得有些淡然。 江貽芳:我認為我干得比較寒心,做了這個東西,沒用起來,那就沒有意義了。 在這份報告中,江貽芳對我國城市地下管線的管理現狀、法規標準體系、安全現狀以及城市共同溝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分析。通過調研他發現,眼下我國的共同溝運行狀況并不理想。 江貽芳:如果你要收的錢很高的時候,那么各個管線單位不愿意進來,因為這樣的話造成它成本壓力就很高,它成本壓力很高的時候,那么就是最后造成管廊的運營效果,就不是很好。 江貽芳告訴記者,城市共同溝僅土建部分的建設資金就比在同一道路上所有市政管線的建設資金總和高出幾倍。大型共同溝的造價幾乎與地鐵造價不相上下。成本高,又沒有任何約束的情況下,管線權屬部門就會缺少進入共同溝的意愿。 江貽芳:我在旁邊新建一個管,我可能一次性考慮100萬就進去了,那我在這里面,你讓我每年掏個二三十萬,他每年都要掏這個錢的,如果不掏這個錢,管廊就運營不了,你說你干不干,這還是一個投資回報的問題。 除此之外,共同溝涉及到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多個部門和行業,牽涉政府部門特別是壟斷行業的權利和利益問題,統一管理難度很大。在我國,傳統的管理體制是“誰擁有誰管理、誰建設誰管理”,針對共同溝,既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又沒有完善的監督機制,這也給共同溝的運營增加了難度。 目前在我國,對共同溝的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并沒有界定,再加上牽涉的部門和單位眾多,缺乏一套完整的行政法規和有效的機制作為支撐,因此未來共同溝要想推廣,充滿了挑戰。 那么,共同溝發展最快的日本又是怎么做的呢?日本共同溝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又有哪些法律保障呢? 財經頻道駐東京特約記者趙潮:目前日本共有80多個城市建成了共同溝,總長度超過了1千公里,并仍在不斷擴建當中。我目前所在的這個東京中心區域的地下,就正在建成一條長度約為1.5公里的大型共同溝,這個工程是由2004年開始投入,目前已經進入了最后的地下管道的鋪設階段,預計整體的建設費用將超過200億日元。 |
相關閱讀:
- [ 06-10]深圳特大暴雨部分居民損失超百萬 地下管網引擔憂
- [ 12-25]福州城區水管頻爆裂 因約390公里水管超齡服役
- [ 11-27]青島東黃事故9名相關人員被控制 管網隱患釀災難
- [ 08-02]福州東方高爾夫小區一天停水三四次 居民受不了
- [ 06-21]城市地下管網設計管理混亂 城區可“看海捕魚”
- [ 06-01]北京27年未換地下管網信息 排水泵竟是蘇聯遺產
- [ 05-22]哈爾濱地下管網信息系統將投用 實現快速定位漏點
- [ 01-06]民建建議:建立地下管網管理平臺和信息共享機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