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年來,戶外運動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戶外運動的隊伍之中,成為“驢友”。根據統計,全國每月都會有“驢友”在戶外活動中發生意外。就在本月中旬,一名驢友在呼和浩特市陰山山脈的 豹榆溝 進行戶外探險時,墜崖遇險。事發的豹榆溝地形落差很大,沒有專業的帶隊人員是很難進去的。 在諸多的登山事故中還有一些,是小朋友跟著家長登山而出現的。比如,去年6月23日,14歲驢友小溫,和母親等7個大人一起穿越莒溪大峽谷。期間小溫與母親分散,與母親的一位男性朋友同行,繼而失蹤。126天后,遺體才被發現。 2011年度《中國戶外安全事故調研報告》顯示,搜集到的2011年中國戶外安全事故共492起,與2010年度的182起相比有大幅增長。現在進入雨季了,驢友登山的事故又有上升趨勢。 現在,通過網絡召集戶外運動愛好者參加野營、登山、探險等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一村網”創始人王嘉睿本身就是一位戶外運動的愛好者: 王嘉睿:年輕人現在對于周邊、或者長途的旅行,因為越來越熱愛自由了,基本上除了自由行,都選擇戶外。 但是,從一些“驢友”們自發建立的平臺上可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驢友”喜歡選擇人跡罕至、風景獨特的地方,發起者將這種活動定義為不設領隊、完全自助、所有費用‘AA制’,而且在隊員安全問題上也完全是靠相互幫助、自己注意,這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一定的隱患。王嘉睿說,戶外運動并不是誰都適合參加,出現安全事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王嘉睿:一個是個人的安全意識,不經常參加戶外運動,對自己的體能高估了,或者對目的地了解不充分,比如,“五一”攀爬五臺山,穿越五臺山,對五臺山穿越不太了解,因為“五一”期間五臺山會下雪,下大雪,這樣對體能和裝備的要求都比較高。第二是國內的戶外條件差一些。 目前,通過網絡自發組織戶外運動有一個通病:專業性差、組織松散,種種準備不足導致意外事故時有發生。不少民間“驢友”團體,沒有專業的戶外運動指導人員和器材,無力提供專業安全保障。而一名專業的領隊是戶外運動安全的保障。 王嘉睿:國內雖然沒有太標準化的規定,但是基本上領隊都是接受過戶外知識培訓和急救知識培訓的。 美國、英國,很多國家的登山穿越等戶外探險活動開展得較早,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在這些國家,探險行為是由相關協會規范的,同時這些協會也承擔其所負責區域的救援任務。 我國雖然早在2003年就施行了《國內登山管理辦法》,并于2007年實施了《旅游資源保護暫行辦法》。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具有針對性的戶外活動的管理辦法,而上述兩個辦法也都未明確規定個人遇險應承擔什么責任。 “驢友”安全意識淡薄、戶外知識缺失;組織機構準入門檻低,組織者專業技能有限,隨意組隊;行業內無相關法律法規約束和出行保障。知名旅游專家、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分析: 劉思敏:雖然追求戶外運動零事故是不現實的,是一種理想主義狀態。但是如果措施得當戶外運動事故率下降是完全可行的。首先,應該借鑒國外,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對于戶外運動的管理的法規。第二,應該加強有意進行戶外運動的人士的培訓,第三,對商業性探險旅游的機構或俱樂部進行資質的認定和管理;對于非營利性的機構和個人從事相關組織活動,就應該引入第三方機制進行引導。(記者湯一亮) |
相關閱讀:
- [ 06-19]溫州14歲男孩大峽谷失蹤宣判:驢友賠償20.5萬
- [ 06-03]“驢友”何時不再“以身試險”?
- [ 06-03]資深驢友穿越南太行途中不幸墜崖(圖)
- [ 06-02]遇難上海驢友女友留言:別玩了 回來好不好(圖)
- [ 06-02]廈門:61名泉州“驢友”被困山中 昨日凌晨獲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