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十分重視保護和傳承與絲綢之路相關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傳統。圖為手工藝人正在繪制絲綢之路題材的微縮畫。 本報記者 黃文帝攝 本報北京6月23日電綜合本報記者報道:繼前一天“大運河”和“絲綢之路”正式成為世界遺產后,6月23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也申遺成功。 近年來,各國越來越重視對世界遺產的申報和保護,很多國家都制定了相關法律政策,各國民眾保護世界遺產的意識也在不斷強化。中國雖然1985年才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但在世界遺產的申報和保護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 申遺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是否具備“突出普遍價值”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世界遺產大會主要議題一般是審批哪些遺產可以進入《世界遺產名錄》,并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每個國家每年最多只能申報兩處世界遺產,而且其中只能有一處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是整個文化和自然遺產里的最高樣板,被評為世界遺產會對旅游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各國越來越重視對世界遺產的申報工作。甚至可以說,世界遺產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對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以及當代社會文明素質和綜合國力高低的標尺。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說,從這些年世界遺產大會投票表決的結果來看,世界遺產申報能否成功,關鍵在于申報項目是否具備了“突出普遍價值”。突出普遍價值包括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適用標準,即所申報遺產在全球范圍有突出普遍的歷史文化價值,遺產本體得到真實而完整的保護,具有比較合理的法律保護和專業保護管理體系,體現了遺產價值與保護管理的最高水平等。 中國為絲綢之路申遺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指出,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意義深遠,將對沿線經濟帶建設起到積極作用。更長遠地說,項目也能夠起到對青少年教育作用。我們需要對文化遺產價值進行研究,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做好展示和利用,充分發揮其作用。 法國文化和新聞部文化事務總監雅克·吉耶斯認為,“絲綢之路”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實至名歸。他強調,絲綢之路作為歐亞大陸交流的紐帶,見證了東西方文明間的對話,在推動人文交流與融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拉木圖辦公室文化官員佩什科夫對本報記者表示,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來之不易,令人振奮。絲綢之路申遺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覆蓋地區廣、涉及國家多,需要鑒定、修復和管理的文物數量大。中國在申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動承擔了咨詢、協商、簽約等相關組織工作,為申遺成功作出了積極貢獻。 佩什科夫認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絲綢之路申遺將極大地促進對古絲路沿線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的保護和傳承。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后,各國政府將按照相關規定對這些文化遺產實行統一管理、保護,提供必需的財政撥款。 西班牙企業領導和管理高級商學院教授、與中國對話項目主席奧古斯都·索托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文明對話與交流的典范,是人類社會共同的寶貴財富,為推動沿線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相信在沿線各國的共同努力下,絲綢之路將很快再現輝煌。 立法、培養專業人才,各國重視保護遺產寶藏 佩什科夫表示,中亞各國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民間,都非常重視保護和傳承本國境內的歷史文化遺產。在哈薩克斯坦,政府在文物保護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幾乎所有文化古跡的保護修復都是國家財政支持,哈文化部設立了專門機構負責這項工作。哈薩克斯坦法律還規定,任何施工建設項目啟動前必須進行考古勘探,施工選址需為文物繞道,以便最大限度減少對古跡的破壞。 中東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歷史遺跡眾多,成為目前世界遺產較為集中的地區,很多中東國家都十分重視對本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早在上個世紀初期,埃及開羅城市管理當局就開始制定古城保護規劃,采取新舊城市建設分開的方法對開羅老城進行保護,因此開羅伊斯蘭老城的歷史風貌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1979年便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記錄伊斯蘭文明的鮮活教科書。 西班牙文化、教育和體育部下屬的文化遺產研究所所長阿爾方索·穆涅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西班牙早在1985年就出臺并實施了《歷史遺產法》。“這是一部十分健全的法律,給西班牙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導和規定。”此外,西班牙全部17個大區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與法律體系配套的是西班牙從中央到地方的遺產保護行政體系,這套行政體系由西班牙全國歷史遺產委員會來進行協調,各個大區和城市都有自己相應的職能和義務。 穆涅茲表示,西班牙政府和非政府部門還十分重視培養遺產保護專業人才,許多大學都開設了與遺產修復和保護相關的專業和課程,政府部門和一些基金會為這些專業人才和研究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法國是第一個為保護文化遺產立法的國家,自國家層面至普通百姓對保護文物古跡、傳承文化遺產具有高度自覺。政府每年為保護文物投入約3億歐元,諸多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也在資金、技術、理念等方面給予支持。據統計,法國目前共有4.4萬座建筑被列入受保護的國家遺產保護名單。 意大利維羅納旅游局負責人加布里埃雷·倫對本報記者說,早在統一之前,意大利各城邦就已分別立法對其境內的歷史文化遺跡進行保護,這使得意大利成為一個巨大的文化遺產寶藏。據意大利文化部統計,該國境內總計約有2萬個歷史文化中心、3萬余座歷史建筑、10萬多座教堂和2000多個古代遺跡。 每個意大利家長都會從小為孩子樹立保護意識,這也使得所有意大利人都對古跡保護格外用心。2013年,為減少機動車行駛對斗獸場和古羅馬遺跡的損害,位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被設為步行街。羅馬市長馬里諾曾表示,雖然這樣難免會影響市民出行,但把這些遺跡徹底還給全人類意義非凡。 (本報記者王玨、邢雪、黃文帝、丁大偉、王云松、韓秉宸) |
相關閱讀:
- [ 06-23]貴州施秉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圖)
- [ 06-23]中國絲綢之路遺產點——新疆巴里坤古烽火臺
- [ 06-23]廣西環江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
- [ 06-23]法國肖維巖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距今約3.6萬年
- [ 06-23]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院長:遺產保護比開發更重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