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捐款的阿布拉江 在前不久舉行的古勒阿瓦提鄉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動員會上,作為此次捐款活動的發起人,阿布拉江·伊薩姆丁第一個發言,要求有承受能力的農民立即行動起來,全力支持鄉黨委、政府的維穩工作。說著說著,他捐款5萬元,現場辦理相關捐贈手續。 “給鄉里的維穩隊伍買吃的,只能解決一時之所需,給他們贊助警用摩托車最實惠、最實用。”阿布拉江·伊薩姆丁的提議得到鄉黨政領導和大多數與會人員的贊同。 創業是艱難的,二十幾年前,阿布拉江·伊薩姆丁只身前往江蘇徐州市闖蕩。他沒有忘記,他在最落魄時,身上只有2元現金,是當地的漢族朋友幫他走出了困境,走出了人生的沼澤地。他從小型餐館做起,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徐州市最大的一家民族餐廳。積攢資金后,他回到家鄉創業,辦起了畜牧業養殖基地,年收入上百萬元。 “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沒有民族團結、沒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誰也過不上好日子!我雖然與暴恐分子面對面交鋒的機會少,但我有能力、有義務為維護社會穩定出一份力。”阿布拉江·伊薩姆丁的話擲地有聲。 “這次給派出所贈送22輛警用摩托車,是古勒阿瓦提鄉農民與警民攜手打擊暴恐分子的充分體現,也給我們極大的鼓舞。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擊暴力恐怖活動,絕不辜負各族干部群眾的期望。”古勒阿瓦提鄉派出所指導員帕爾哈提·伊明說。 引導農民樹立公民意識 自發捐款支持穩定工作的,還不只他們12名農民。古勒阿瓦提鄉黨委書記孔偉雄介紹說,此次捐款活動結束后,還有162名農民陸續來到鄉政府捐款,從50元到300元不等,表達他們支持維穩工作的決心。鑒于他們家庭的實際情況,鄉領導婉言謝絕了他們捐款的要求,并把他們的名字登記在冊,發放榮譽證書。 孔偉雄介紹說,此次自發捐款活動并非偶然。近年來,古勒阿瓦提鄉黨委、政府根據農民人均10畝地的實際,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使全鄉19243名農民去年的人均純收入達到15315元,在全地區84個鄉鎮中排名第二。同時由于該鄉距離兵團一師較近,兵地之間農業生產方面的互幫互助,為農民求穩定、促團結的思想大融合奠定了基礎。針對富裕起來的農民,鄉黨委、政府在開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中,通過一系列措施做實、做細、做活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了農民的公民意識。 該鄉每月每村在鄉文化廣場開展一次“鄉村之音”文體活動,達到運用群眾文化活動寓教于樂的目的;評選身邊的好人活動、張貼“紅黑榜”,讓受到表彰的好人、好事帶動、影響身邊的人。 “非法宗教活動的26種表現有哪些?”領導現場提問,農民踴躍回答,讓督查的縣委領導刮目相看。溫宿縣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該鄉分3個管理區分3期舉辦以農民代表、黨團員、“四老”人員等為代表的業務骨干培訓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該鄉通過加強農民的政策理論培訓學習,對經常不參加學習活動的部分農民由各村民小組納入重點管理,有效增強了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尊重農民的自尊心,是古勒阿瓦提鄉提升農民公民意識的首創。該鄉每次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等會議,一改由鄉干部單向灌輸的方式,由參會農民代表逐一發言,最后由鄉干部總結,農民接受干部所要宣傳的主題思想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了,人心凝聚了,增強農民的公民意識也就順理成章。孔偉雄講述了一個關于該鄉“6·10”專案的故事。今年6月的一天,兩位農民相遇后,一農民主動與另一人主動握手。誰知那人不但不與他握手,還大罵他是“叛徒”。挨罵的農民回想起那人行動詭秘的實際,立即判斷為何罵他是“叛徒”的原因所在,迅速到鄉黨委舉報。鄉黨委安排派出所出警排查,果不出這位農民所料,在其住處繳獲管制刀具100把,長剪刀96把,軍刀4把,以及鞭炮、火柴、電腦等,并將此人抓獲歸案。 孔偉雄說,該鄉近期將組織以致富能手、離退休教師、“四老”人員為主體的社會團體宣傳隊伍,由身邊的人說身邊的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進一步升華農民的公民意識。引導農牧民踐行自我自發宣傳教育模式,讓農牧民群眾自我教育,逐步實現自我提高。(陳曉增) |
相關閱讀:
- [ 05-29]慈善組織頻遭質疑背后:道德綁架以權謀捐引擔憂
- [ 05-23]揭秘北京“丐幫”幫主:存款百萬坐飛機頭等艙
- [ 05-14]大學生“補牙求募捐”檢驗交友人氣(圖)
- [ 03-22]中風老太錯把足療店當成愛心機構 多次捐款
- [ 03-15]浙江永康小學生被捐款惹爭議 官方稱將悉數退還
- [ 01-27]老人匿名捐款造核航母續:受捐單位尋老人征意見
- [ 12-31]“法輪功之友”利用互聯網搞集資(圖)
- [ 12-14]河南一財政局捐款5萬被疑是公款 回應系正常撥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