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題:度假還是培訓?培訓中心豈能淪為少數人的福利? “中國網事”記者 有北京“后花園”之稱的,除了擁有便于游客住宿休閑的多個度假村、森林公園,十幾個培訓中心、會議中心同樣集中于此。無獨有偶,深圳一些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建設的多處培訓中心因為占據當地最美海岸線引發關注。除了海邊,40多家掛牌培訓中心分布在黃山等山岳型景區的周邊。這些培訓中心為何“不約而同”建在依山傍水的風景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進行,一些領導干部“躲進”培訓中心里去接受什么培訓?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游泳健身,卡拉OK,臺球棋牌,培訓中心里啥都有” “我擺攤就是賣給游客的,人家培訓中心、會議中心里啥都有,不會有人買我的汽水?!币幻嗄暝诓綌[攤賣水的中年男子告訴記者,昌平的培訓、會議生意已經不如前幾年火爆,相對于過去浩浩蕩蕩的車隊通過的場面,現在也有來培訓的,但是“動靜不會那么大了”。 但與這位中年男子感受不同的是,記者25日來到北京昌平暗訪發現,不少培訓中心的7月份訂單已全部被一些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訂滿。 位于昌平區朝鳳庵北路的北京市某干部培訓中心的綜合服務部經理告訴記者,來培訓的一般都是7天會期,6、7月份是培訓高峰期,已全部訂滿。在這位經理遞給記者的名片上,清晰標著康樂項目的價目表,記者詢問2小時2000元的KTV項目能否算進培訓經費發票里時,這位經理告訴記者沒問題,保齡球、游泳桑拿、棋牌室的消費都可以。記者又詢問了兩家專門接待團體的培訓中心,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康樂項目都可以開進住宿發票。 記者來到同樣位于昌平區的五星級的中石化會議中心,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會議中心是中石化投資建設的,用于接待內部人員培訓及會議,同時也對外營業。盡管該中心在一樓大廳的告示牌中宣傳“打動您的是價格”,但其官網上的價目表有點“嚇人”:行政套房為每天4800元,單人標準間為每天1180元,6人的小型KTV為兩小時1480元。 不過,“嚇到”記者的價格顯然沒有嚇到來參加天然氣分公司2014計劃工作暨投資管理培訓會議的參會人員,會議的組織者正在大廳準備分發近百個材料袋。 同樣很忙的培訓中心還有在深圳大小梅沙海邊度假勝地。位于小梅沙的深圳工商銀行銀園培訓中心前臺服務人員告訴記者,該中心不對外經營,只接待工行內部員工,如果要入住,一定要支行經理打電話過來團體預定,今年暑期所有房間已經訂滿。 不過,據知情人士介紹,現在是夏季,正是適宜旅游的旺季,所以培訓中心“正忙”,但一旦到了冬天,不對外開放處于半經營狀態的“培訓中心”往往門庭冷落。一省級銀行的黃山干部培訓中心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培訓中心”的設施重點是“對內服務”,除了總行和省行每年少量的小型培訓會議外,他們主要承擔本行“員工療休養”。由于常常處于半經營狀態,導致許多設施長年閑置,利用率不高,造成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而記者調查發現,在安徽黃山、九華山景區周邊,由一些國家機關、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電力、石油、民航等央企設立的掛牌“培訓中心”的酒店就有40多家。 擔憂:奢華“封閉培訓”恐淪為“腐敗溫床” 這些依山傍水、集中而建的培訓中心、會議中心基本都價格不菲,到底是什么樣的培訓值得這么奢侈的花費? 某央企設在黃山的培訓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集團公司對培訓中心實行的是核定負收入指標考核,他們每年被核定的準予虧損指標是不超過400萬元,400萬元以內的虧損由集團公司承擔,管理層和員工工資、獎金等福利一律不受影響。 這家培訓中心的負責人還告訴記者,每次集團公司安排的培訓活動日程以7天為多,其中留出兩天時間任由學員選擇在黃山景區或皖南古村落參觀。當地同類酒店住宿收費在每天240元左右,但培訓中心按報銷標準收取每人每天300元住宿費。這樣,學員的旅游費用、交通費用,就可以由培訓中心從住宿費中擠出來支付。 據知情人士介紹,一些培訓中心還同時注冊另外一個“某某酒店”“某某山莊”名稱對外營業。雖然有兩塊招牌,培訓中心的機構性質實際未變,培訓職能越來越弱化。部分培訓中心已成為單位內部、尤其是單位領導吃喝、聚會交友的“逍遙之地”。 某央企培訓中心同時注冊了一個酒店名稱。該酒店的餐飲部經理告訴記者,餐廳有十幾個包廂,三樓東頭的三個大包廂,必須優先預留給單位內部,由公司辦公室安排。每晚必須過了19點才可以對外預定。 這位經理告訴記者,酒店餐飲由他承包經營,公司內部的消費記賬后直接在上繳的承包費中扣除,一年總計在10萬以上。酒店的客房也對外承包經營。這樣,實際上是把“培訓中心”翻牌之后當成內部的招待所,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閑等為一體,已經完全偏離了“培訓”的本意。 有知情人士表示,“以前單位經常發度假村消費券,改制后發券少了,不過員工仍可享受內部低價,如果是領導打招呼,甚至可以免費入住。” 實際上,我國早已有對黨政機關“培訓中心”的規定。1994年頒布的《關于黨政機關與所辦經濟實體脫鉤的規定》、200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的《關于繼續從嚴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和培訓中心項目建設的通知》、2006年深圳出臺的《深圳市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監督體制改革總體工作方案》等政策法規均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與所屬企業脫鉤進行了規定,并作為一項重要改革內容。 “而這些將群眾隔離于大門外的培訓中心顯然已淪為政府部門封閉式的福利平臺,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既浪費資源又涉嫌藏污納垢。”網友“厘米的問號”說。 呼聲:將“培訓中心”重新洗牌推向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豪華培訓中心腐敗浪費的背后,是財務管理的漏洞、是政企不分的病灶。整治培訓中心的腐敗浪費,將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關鍵是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深化國企改革,讓政府管的歸政府,讓市場管的歸市場,推動培訓中心改制轉型,從根本上杜絕不正之風。 河北省社科院鄧小平理論研究所所長王彥坤表示,國家應對“培訓中心”進行重新洗牌,摸清底數后,大規模整頓,要將它們徹底推向市場,與原單位脫鉤,自負盈虧,獨立經營,并規范消費行為,不能以公共資源謀私利,杜絕成為公款消費溫床。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表示,要作好甄別、篩選,對不必要的豪華培訓中心進行拍賣。從長遠來看,應該把政府的培訓交給市場,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選擇場地,黨校、大專院校也可作為培訓基地。 “清理這些‘培訓中心’可能會遇到巨大阻力,這些既得利益部門可能會拋出剝離這些‘培訓中心’會導致原來的職工就業困難、從市場上找培訓場地成本更高等理由來作為借口,因此中央一定要下定決心?!笔Y洪說。 “要嚴格追究領導責任。只要威脅到了官員的烏紗帽,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追究領導責任,違規‘培訓中心’就很難得到根治。”王彥坤說。 評論員朱昌俊建議,在反“四風”和禁建樓堂館所的背景下,國家應對這類打著培訓之名而建的“自辦企業”與福利式“后花園”,進行統一性的清理與查處。 不少網民還表示,當前中央打虎拍蠅毫不手軟,社會法制民主進程加快,公民意識普遍覺醒,眾多案例已充分說明,通過體制調整和市場化改革,讓眾多官辦的培訓、會議和后勤中心轉型需要進一步提速,不能為利益輸送和權力自肥預留空間。(參與采寫高潔、白林、黃安琪、王立武、周強) |
相關閱讀:
- [ 06-27]部分培訓中心成領導逍遙地 娛樂可開培訓費發票
- [ 06-25]深圳20多處別墅式培訓中心曝亂象:成奢華“福利”
- [ 06-25]人民時評:培訓中心不應成“反四風死角”
- [ 06-25]培訓中心不應成“反四風死角”
- [ 06-12]謹防“培訓中心”異化為特權“后花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