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普查:清朝老航拍照片也會利用 地理國情普查,指的是對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關系的普查。湖泊作為一種重要地表形態,究竟如何精細普查? 湖南省遙感中心總工程師余德清介紹,洞庭湖的普查主要采用遙感技術,“通過對不同時期衛星記錄、航拍所得到的照片,按精細度整合湖泊的面積、水位、洲灘等元素的數據。” 多年來負責監測洞庭湖的湖南省遙感中心對湖泊的演變“了如指掌”,“用于研究的材料整合了國內外的 衛星、航拍數據,甚至拿到了清朝時期外國人的老航拍片,還拿到了前蘇聯的衛星圖片。”余德清告訴記者,遙感中心以前一直在開展這方面工作,但做得不系統,今年要系統梳理并出成果。 洞庭湖監測瞄準湖泊面積巨變關鍵時點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地理國情監測項目就好比給洞庭湖做一個“編年史”。余德清介紹,這個項目瞄準了近60年來(1955—2013)洞庭湖區湖泊面積、湖岸岸線發生巨變的幾個關鍵時點,即1958年-1976年的全面性圍湖造田、1998年的特大洪澇災害、2003年的三峽水庫運行等,利用1955年、上世紀60年代、1978年、1987年、1994年、2001年、2007年以及2014年等8期遙感影像監測各個時段洞庭湖的湖泊面積和岸線(堤岸)分布,查明各時段圍限湖泊與河流的大堤、自然岸線、水口斷面空間展布情況。 他說,目前項目已經進入后期的核算階段,最快2個月出結果,年底以前就可以向公眾公開。到時,洞庭湖半個多世紀的變化將以圖文形式呈現。 [初步結論]洞庭湖面積2003年后逐年減少 幾十年來洞庭湖變化的趨勢如何?余德清表示最擔心的是面積萎縮“太劇烈”了。 7月2日,記者從湖南省遙感中心獲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圖,均整合了各方面材料,得出上世紀70年代以來湖泊面積示意圖。 “基本上,洞庭湖的湖泊范圍從上世紀50年代到1978年逐年減少,1978年到現在基本維持穩定。”他介紹,但湖泊中心的洲灘越來越大,這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 不過,洞庭湖的面積呈現“上世紀90年代偏大,1996年面積達到最大,2003年后逐年減少”的態勢。余德清認為,這首先與氣候有關。“氣象統計顯示,1994年到2002年左右,屬于湖南地區的豐水期,雨水多,湖泊面積自然就大。” “進入2003年后,湖泊面積快速縮減。”他向記者表示,“最準確的原因,將會在研究結果全部核準之后才能公開。” 余德清每年都要到洞庭湖多次調查,他除了對衛星圖上“宏觀”的洞庭湖了然于心之外,對真實的洞庭湖“微觀”短期變化亦有觀察。 “每年1、2月份我到洞庭湖,滿眼望去盡是河草,”余德清的話語中帶著無奈。“如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湖南省的戰略區域,這汪湖水顯得尤為舉足輕重,希望地理普查結果接下來能對洞庭湖的保護提供理性支持。” [其他監測內容]開展湖區近20年濕地景觀演變監測 洲灘擴張演變、洲灘地表覆蓋變化監測 以洞庭湖湖岸岸線基本穩定為時點(1978—2013),利用1978年、1987年、1994年、1998年、1999年、2002年、2007年以及2014年等8期枯水季節相近水位下的遙感影像開展近36年間洲灘擴張演變、洲灘地表覆蓋變化監測,查明各時段洲灘邊界、形態和面積,洲灘中楊(柳)樹、蘆葦、湖草、白泥洲以及耕作利用、房屋建設等情況。 |
相關閱讀:
- [ 06-06]湖南欲借水利建設“東風” 加快洞庭湖治理步伐
- [ 04-22]國務院批復同意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 [ 04-20]湘江油污帶今天抵達洞庭湖 長沙等地水質未受影響
- [ 02-15]洞庭湖大橋一油罐車車頭墜橋致兩人死亡
- [ 07-30]洞庭湖上將擬建世界級懸索橋 預計工程總價6.5億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