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揚州7月4日電?。铑伌龋┰谄咂呷褡蹇箲鸨l紀念日的前夕,7月4日,中日專家對江蘇儀征發現的日軍河用小炮艇進行現場考證與鑒定,基本確定該炮艇為二戰期間日軍制造使用,日軍侵華再添一證物。 4日,在儀征船舶工業園中,小炮艇在綿綿陰雨中顯得陳舊與滄桑。該艇長17.4米,寬4.2米,高3.9米,重約30噸。船體顏色已然隨著年代褪去,鋼筋也透出斑斑銹跡,船上的鐵皮在雨中散發著陣陣鐵銹的氣味。 中國抗戰史學會副會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日本造船專家高崎正之等中日專家登上該艘炮艇,從船頭的方向舵到船尾的轉向機,從龐大的船身到甲板上的一顆螺絲釘,專家們對其進行了細心地研究與考證。 高崎正之認為,基本可以確定這艘船只為二戰期間日軍制造與使用。“船體甲板以下的部分肯定是日本1945年以前的設計,鋼材的焊接以及鉚接技術都屬日本技術風格。從船頭的方向舵,船體煙囪上的螺絲釘到船尾的轉向機,都是典型的日本設計,與中國船只的風格截然不同?!?/p> 高崎正之坦言,在上世紀40年代,日軍出產了大量此噸位的炮艇,自己也曾在日軍軍艦圖鑒中看過類似艦艇。盡管沒有找到制造商的商標,但高崎正之認為,這應是日本軍隊出于保密的目的沒有為該艦艇貼上商標。 據蘇港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濮錦道考證,該炮艇為侵華日軍當年在江河中所使用,系抗日戰爭期間被中國軍隊繳獲。 朱成山稱,據史料記載,日軍侵華時期在長江流域部署了大量的25噸級河用小炮艇,由于這一代水網密布,故將原來大噸位的艦艇換為此噸級小炮艇。在1937年12月,日軍沖破江陰要塞的沉船阻敵封鎖線后,到達南京下關江面進行南京大屠殺,并利用此種炮艇對新四軍和抗日軍民進行侵略和迫害。 朱成山表示,作為日軍侵華的重要物證,該炮艇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該河用小炮艇不久后將由江陰運送至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考證。(完) |
相關閱讀:
- [ 07-04]江蘇發現“小炮艇” 中日專家鑒定為日軍侵華證物
- [ 04-25]組圖:從炮艇到航母 中國海軍裝備65年華麗變身
- [ 04-24]中國海軍主力水面戰艦發展:從小炮艇到航母
- [ 02-07]美軍AC-130“炮艇”機成群出動場面壯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