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南京暴行元兇之一 下場:絞刑 松井石根,1878年7月27日出生在日本愛知縣愛知鎮的牧野字村(今名古屋市中區牧野鎮),是舊名古屋藩士、漢學家松井武國的兒子。松井石根生來身材短小,而且體弱多病,但性格倔強。松井家祖上世代為將,繼承武家門第成為他日后從軍的原因之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一個多月后,淞滬抗戰也拉開了序幕。8月12日,日本大本營決定以第3、11兩個師團組成上海派遣軍,以支援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松井石根因是公認的“中國通”和攻堅戰專家而被重新征召入伍,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 他在離開東京前,要求撥給上海派遣軍5個師團,因為“他早就對上海和南京附近的地形作過調查,他已經想好了在一旦占領上海后就進攻南京?!彼麖臇|京出發時,又在車站對前來送行的杉山元陸相等人宣稱:“此番無論如何也要打到南京去!”。 12月8日,松井下令空投《勸降書》,要南京衛戌司令唐生智“和平開放南京城”,遭拒絕。10日下午1時,松井下達了向南京城發動總攻的命令。經過3天激戰,守軍漸顯不支,13日,日軍第6師團在師團長谷壽夫率領下最先從中華門攻進南京城。南京陷落。隨即日軍臨時攻城總指揮官上海派遣軍司令朝香宮鳩彥王親自簽署了“殺掉全部俘獲人員”的命令,日本軍隊以搜尋敗兵為名在在中國首都南京進行了一場持續6個星期之久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震驚了國際社會,作為日本盟國的德國當時派駐南京的代表曾向其本國政府報告說,“這不是個人的而是整個陸軍即日軍本身的殘暴和犯罪行為”,日軍是“為自己豎立了恥辱的紀念碑”。 迫于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日本政府于1938年3月5日召回松井石根及其部下將佐約80人。 同年7月20日松井石根出任內閣參議,至1940年辭職。同年2月與其他退伍軍官在他的故鄉熱海市建造有面向南京方向的“興亞觀音”,紀念日本及中國雙方在戰爭中的犧牲者。企圖為自己贖罪。次年任法西斯組織大政翼贊會下屬的大日本興亞同盟副總裁,1942年4月4日,松井石根受日本天皇“敘勛”,授一級金鵄勛章。1943年任總裁,繼續宣揚大亞細亞主義,為配合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積極活動。 日本戰敗投降后,1945年9月19日,駐日盟軍總部下令,將松井石根作為戰犯逮捕入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從1946年5月開始,對包括松井石根在內的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戰爭罪行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審訊。 審訊中,松井石根辯稱自己當時因生病而未能阻止部屬的暴行。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舉證駁斥說:“他的疾病既沒有阻礙他指揮在他領導下的軍隊的作戰行動,又沒有阻礙他在發生這類暴行時訪問該市達數日之久。對于這類暴行負有責任的軍隊又是屬于他指揮的。他是知道這類暴行的。他既有義務也有權力統治他自己的軍隊和保護南京的無辜市民。由于他玩忽這些義務的履行,不能不認為他負有犯罪責任?!?/p> 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松井石根宣讀了起訴書共計三大類55項罪狀(但后又裁定,起訴書中的“反和平罪”不成立),判決其有罪,處以絞刑。12月23日零時,松井石根在東京巢鴨刑務所被送上絞刑架。十二分三十秒后松井石根被確認死亡。1978年(昭和53年)松井牌位與其它六名甲級戰犯一同遷入靖國神社合祀。 |
相關閱讀:
- [ 07-05]第三名日本侵華戰犯檔案公布:用殺人讓士兵試膽
- [ 07-04]山西現日軍侵華戰犯審判書籍 日軍將領口述其滔天罪行
- [ 07-04]第二個日本侵華戰犯檔案公布 曾屠殺村民
- [ 07-04]第二個日本侵華戰犯檔案公布:屠殺俘虜計入戰果
- [ 07-04]45名日侵華戰犯供詞公布 1964年均被釋放回國(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