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石頭多、個頭大,‘玉兔’在行進中受傷” 記者:“玉兔”是怎么受傷的? 張玉花:難以預知的月面環境一直是嫦娥三號任務風險之一。探測器發射前,科研人員在北京、上海、西北沙漠開展了多項地面試驗。我院用火山灰模擬月表土壤,在多個試驗場進行月球車分系統模擬試驗。 即便如此,著陸區環境的惡劣程度依然超出了預料,簡直像個砂石場。石頭數量和個頭都超過國外資料中顯示的“平均每百平方米范圍內20厘米高的石頭約有4個”。專家的基本研判是,第二月晝期間“玉兔”號在行進中被石塊磕碰“受傷”。 記者:故障有可能排除么? 張玉花:如果在地面,故障應該可以徹查、排除。但遠在38萬公里之外,而且幾個月過去了,“玉兔”的本體和機電設備反復經歷30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考驗,熱脹冷縮,電壓也開始降低,排障非常困難。 “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記者:作為我國首輛月球車,“玉兔”突破了哪些關鍵技術? 張玉花: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的科研人員自主創新,付出了艱苦努力。“玉兔”突破了著陸器與巡視器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控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和地面試驗驗證等多項關鍵技術,把中國探月提升到新高度。 為給運載火箭減負,“玉兔”和著陸器都進行了嚴格“瘦身”,從一體化設計到材料再到工藝,從單品到結構,能想到的輕量化方案都想到了。最后“玉兔”總重量控制在140千克。 “玉兔”駛上月面后不久迎來了第一個月午。根據回傳數據,同一時刻“玉兔”不同輪子間溫差竟高達150攝氏度。1月11日前后,“玉兔”第一次自主喚醒,表明成功突破了月夜生存技術。 |
相關閱讀:
- [ 07-20]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玉兔”比想象的更堅強
- [ 06-23]青奧會火炬首次太空傳遞 嫦娥三號承擔傳輸任務
- [ 06-18]"嫦娥三號"軟著陸618展館
- [ 04-19]美國探測器高速撞月終結使命 曾跟拍“嫦娥三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