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明星”變黑心:是監管太“放心”,還是企業太“狡猾”? ——洋快餐“福喜門”事件調查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記者凌軍輝、傅勇濤、周琳、周蕊)麥當勞、肯德基供應商被曝大量使用過期、變質原料,問題“洋快餐”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21日,一項針對超過萬名網民的“麥當勞肯德基供應商被曝使用過期劣質雞牛肉”調查顯示,74.4%的消費者認為企業對供應商的違規行為知情。 供貨商的違規行為,往往殃及下游食品企業。“上游供應商一個搗鬼,下游企業一片中槍”的局面如何破解?問題洋快餐的背后,是監管太“放心”,還是外企太“狡猾”? “過期也吃不死人”,“洋明星”變黑心? 事實上,許多消費者對“洋品牌”趨之若鶩,認為跨國公司企業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其產品質量必然有保證。但事實證明,即使是世界知名品牌,也不能絕對保證產品質量不出問題。 麥當勞、必勝客等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的肉類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被曝光,其工作人員甚至放言:“過期也吃不死人”。 有媒體曝光稱,福喜公司主要存在三大問題:違規篡改生產日期(多的延期達一年)、將過期或變質原料回爐后再生產,以及將次品混入合格產品中出售。更令人震驚的是,福喜公司將過期8個月、顏色發青的臭肉重新切片裝進新包裝,使用次品添加至成品中。 記者20日晚間在福喜公司廠區一間辦公室中,發現標簽上直接標明“次品添加”的記錄:例如,蜜汁燒烤味豬肉餅“次品添加”日期為11月29日和30日;麥樂雞“次品添加”日期為11月4日、6日、22日、23日等。 標榜高品質的“洋快餐”,進入中國后,卻屢屢爆出質量問題。肯德基被曝“速成雞”,抗生素殘留不合格;麥當勞出現雞翅、香芋派過期售賣等違規行為;“必勝客”將金屬勺粉碎金屬碎屑進入飲料;洋快餐巨頭百勝集團更讓被激素、抗生素催肥的“藥雞”成為餐桌上的食品…… 洋快餐難守規矩,“雙重標準”惹的禍? 作為供應商的福喜并非小作坊,而是多次獲得政府表彰的先進外資企業。福喜公司曾被評為“嘉定新城(馬陸鎮)食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A級)”,廠長胡俊更是作為企業代表在嘉定區食品生產質量安全會議上發言。 記者查詢相關部門資料發現,成立于1996年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是外國法人獨資企業,擁有出口香港、日本的資質,年生產能力達25000噸左右。作為上海福喜母公司的美國福喜集團,更是一家在全球超過17個國家擁有50多家食品加工廠的國際化食品集團,向超過85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各類農產品。 洋快餐巨頭為何還會出現低級質量問題?上海一位基層食品安全監管人員表示,在現行的食品安全分類監管體制下,在往年的監管中被認為食品安全風險等級低的大型企業,監管抽查的力度不如小作坊來得密集,這也給了歷史記錄良好的福喜漏網之機。 業內人士反映,國際知名品牌在海外市場是循規蹈矩的,消費者確有“上帝”的感覺;為何進了中國市場,行為就發生了“變異”:一方面賺取大量的利潤,另一方面卻如此“傲慢與偏見”? “先國外、后國內”的被動監管局面,還暴露了我國當前的檢測標準和檢測方法落后。專家分析,中國在一些產品安全檢測上面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施行標準和檢測方法有些較為粗放。 專家表示,在國內即便是有法可依,也很難讓洋品牌“守規矩”,因為企業違法的成本太低。早前,一些地方的食品監管部門對個別洋快餐店作出“15天關門整頓”的處罰,作用微乎其微。 食品安全“蝴蝶效應”凸顯,破除“隱性保護”強化監管 近年來,由于供應商的違規操作殃及下游食品企業的事例屢見不鮮。“上游供應商一個搗鬼,下游企業一片中槍”的局面如何破解?面對供貨商的違規行為,下游企業很多時候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 采訪中,多位消費者針對“洋快餐”帶來的問題,認為跨國公司應該給中國消費者一個“說法”。長期以來,一些洋快餐享受“超待遇”,地方保護對洋品牌格外關照,對其形成了隱性保護。 海南大學一位長期從事食品研究的教授指出,每當一個洋品牌被查出質量問題后,多數跨國公司會啟動危機公關。一方面,主動向公眾表示歉意、整改,另一方面,向監管部門介紹對中國做出了多少貢獻,解決了多少就業,提供了多少贊助等,試圖換取監管部門的沉默。 企業造假通常都是惡意和隱秘的,監管不能以“取證艱難”作為借口,而是應反思工作機制的有效性。“企業違規要被曝光后監管才能介入,這說明日常監管沒有到位。”上海市食品安全辦公室專家組成員沈建華說。 沈建華表示,在國外如果發現類似事件,不僅被罰得傾家蕩產,而且哪怕出現一丁點誠信問題,也會遭到合作伙伴的拋棄。而在中國,一方面消費者“盲目崇洋”,監管盲目放心,加之處罰過輕,助長了一些國際大牌質量上的“蒙混”。 海南川海律師事務所趙建平律師說,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違法成本比較低,違法收益遠遠大于違法成本,應該效仿國外維權組織,逐步建立集團訴訟制度。 |
相關閱讀:
- [ 07-21]有多少洋快餐暗藏“殺機”
- [ 07-21]洋快餐背后還有多少貓膩等待解開?
- [ 07-21]洋快餐供應商黑幕
- [ 07-21]雞肉隨意改保質期 洋快餐背后還有多少貓膩待解開
- [ 04-20]餐飲企業扎堆火車站商圈 同款洋快餐最高差價33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