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書背后暗藏尋租鏈條,奧數仍與擇校擇班“藕斷絲連” 家長為何對奧數培訓趨之若鶩?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國家嚴禁把奧數與升學、分班掛鉤,但奧數與升學一直藕斷絲連,仍是擇名校、進重點班的“敲門磚”。 “小升初”不再考試,“奧數證”大行其道。“名初中選拔生源,看奧數證書是最直觀的。”上海一位家長透露,一些培訓機構的奧數班其實是名校“尖子生”選拔班。一些和名校關系密切的培訓機構,在適當的時候會出一套卷子給孩子做,達到一定分數線就能成為名校的“預備生”。 在不少家長看來,義務教育“免試入學”并不意味著孩子始于“同一起跑線”。盡管教育部門嚴禁公辦學校以各種證書為報名的參照條件或開展任何形式的“摸底”考試,但很多家長始終認為“多考證書,肯定不吃虧”。 “一些初中名校仍在偷偷小范圍考試,孩子的奧數水平是通過考試的關鍵。”南京學生家長張先生說,女兒今年“小升初”,想進一所全市排名前五的名初中。通過熟人介紹,女兒才有機會參加學校偷偷組織的“小范圍考試”。 “就是一張卷子定勝負,數學部分全是奧數。”張先生說,女兒年初意外摔傷了腿,少補了幾個月奧數,結果考得不是很理想。好在她去年拿到一家知名奧數培訓機構的四星學員證書,經過多方協調,終于如愿報上名。 除了擇校,奧數也成為學校新生分班的重要標尺。北京的李女士說,說是不讓分重點班,但幾乎好一點的初中都以實驗班、超常班等名義分“好差班”。兒子所在的初中馬上要舉行分班考試,“我們沒有過硬的關系,只能花錢上奧數班。” 多數“奧娃”成“炮灰”,疏堵結合防“奧毀” 在部分教育人士看來,奧數比賽來到中國后被異化,形成畸形利益鏈,名校抬高門檻,機構借機斂財,孩子成了受害者。 “相關利益方對禁令置若罔聞,有關禁令如隔靴搔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家長讓孩子上奧數班,是為了擇校,而擇校與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有關,其中暗藏權力尋租。 教育不能以大多數學生的失敗來成就少數學生的成功。南京市中小學生學習力培訓中心主任谷力博士介紹,研究表明,只有5%-10%的孩子大腦發育較早,能力強一些,比較適合學習奧數。大部分孩子不適合,家長應在孩子適合的年齡階段安排學習。 “全員學奧數不僅不利于孩子成長,也提高了全社會的教育成本。”谷力說,名校擇校指標有限,多數孩子學習奧數既難出好成績,也無法實現擇校目標,最終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單憑一紙禁令,難給奧數“降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介紹,一些地方出臺規定取消奧數培訓班,但一夜之間又都改頭換面成“數學思維”重新面世。盡管各地都在努力破解教育均衡,但在教育GDP指揮棒下,名校還是通過奧數衡量、選拔學生,助長奧數培訓之風。 另有教育專家指出,一些地方以“發禁令”代替“嚴監管”,面對奧數培訓機構和名校之間的利益鏈條,缺乏壯士斷腕的勇氣。 “奧數本身并無錯,但把奧數異化為所有學生的評價標準,顯然是不合適的。”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說,應探索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讓奧數回到本來位置。 |
相關閱讀:
- [ 01-09]語文中高考分值身價倍增 家長:千萬變成第二個奧數
- [ 09-19]93.9%人確認新學期身邊很多小學生在上補習班
- [ 09-09]北京購車搖號的焦慮:受訪者表示治標不治本
- [ 08-10]中國奧數代表隊領隊:只有5%學生適合學奧數
- [ 08-10]中國奧數代表隊領隊熊斌:只有5%學生適合學奧數
- [ 07-30]媒體稱“反奧戰爭”持續12年 奧數熱不降反升
- [ 06-12]教育部向奧數班開刀 家長:拼爹還不如奧數公平
- [ 05-16]"奧數"與"小升初"藕斷絲連 仍是升學重要因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