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冉陽:龍頭山鎮龍泉村 6日15時,在龍頭山鎮龍泉村,45歲的余朝文正在曬花椒。地震前,余朝文說正打算晾曬剛采摘來的鮮花椒。“誰知道還沒來得及晾好,地震就來了。”余朝文家的房子在這次地震中裂開,變成了危房。“比起很多家,我們已經好太多了。” 記者和曉瑩:巧家縣老店鎮 6日下午,記者從魯甸轉戰巧家。為了保通,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部署,凡過往車輛必須報通過指揮部,同意通行方可進入。30多公里的路程設了6個保通關卡,車輛進入井然有序。目前,從包谷垴鄉到紅石巖村的10公里路,還有青山村到紅石巖段的1公里未搶通,解放軍救援官兵正在進行最后艱苦的努力。二炮救災部隊新聞宣傳負責人余俊成介紹,昨晚二炮連夜機動搶通,12點到凌晨五點,輪班投入搶通工作。“早一點搶通,就能夠早一點到達。” 記者任東:巧家縣包谷垴鄉 6日15時,我在包谷垴鄉到紅石巖村的岔路口。包谷垴鄉兩個受災最嚴重的村子紅石巖村和新店村,目前道路都因垮塌還未搶通,救援物資、傷員運輸全部靠人力。也就是說,除了人力,這兩個村目前還沒有車輛進入。救援人員說,救援隊抬物資每天只能抬一個來回。“路途很險峻,來去單邊都要兩三個小時,昨天有很多救援官兵和記者都摔傷了。” 記者楊華偉:龍頭山鎮新民村 6日的午后,毒辣的太陽烘烤著云南魯甸地震震中龍頭山鎮。來自龍頭山鎮新民村的8名壯勞力,頂著烈日,背著近60斤的大米和食用油,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即便一天只能運上去一袋米,我們不會放棄,因為家里的人和小孩還在等米下鍋呢。現在就想著趕快把米和油背回去,讓鄉親們吃上一碗熱乎乎大米飯。”張樂祥說。 通訊員李進:龍頭山鎮老街 在龍頭山鎮老街片區進行拉網式排查的云南預備役師政治部干事李進看到,面前一棟二層小樓已經變成廢墟,扭曲的鋼筋“張牙舞爪”。廢墟前,患有肺心病的李祥翠大媽半蜷著身子,表情痛苦地蹲坐著,老伴陳招軍在一旁眉頭緊鎖。原來,李祥翠的急救藥埋在了廢墟里,已經兩天沒能吃上藥了,停藥會有生命危險。云南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師長余陽帶著官兵,打開了廢墟中的一條通道。隊員李尚霖不顧危險,小心鉆進通道內展開搜尋。20分鐘后,在一旁的陳招軍激動地指著掏出來的一袋藥品說:“就是這個!” |
相關閱讀:
- [ 08-06]龍巖市紅十字會接收首筆魯甸地震災區愛心捐款
- [ 08-06]武警部隊打通救災主通道 重災區公路全線通車
- [ 08-06]云南魯甸震區有雷陣雨 未來十天旱區降雨將增多
- [ 08-06]魯甸的房子為什么難抗震?
- [ 08-06]云南魯甸地震死亡人數為何大幅上升?
- [ 08-06]云南地震死亡人數大幅上升 有村寨幾乎整村被埋
- [ 08-06]魯甸地震災區未現重大傳染病疫情
- [ 08-06]魯甸地震:通往震中龍頭山鎮的道路終于打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