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保旭:魯甸縣城通往震中路口 下午的烈日照射著魯甸縣城,城里掛滿了“眾志成誠,重建家園”、“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橫幅和標語。許多商家在街上設置服務點,為過往的救援人員提供便利。在縣城通往龍頭山鎮的出城路口,幾十輛救護車、愛心捐贈車、物資運輸車排成起了長隊。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部分救援單位,為了保證救援物資設備的及時送達,紛紛組建了救援摩托車隊,趕在今天下午把急需的救災物資送到震中。 記者劉關關:魯甸震中龍頭山銀坪村 6日下午,我看到救援部隊踏著落石和泥漿,將腿部受傷的80歲的老人丁昌美用擔架抬出來。老人是魯甸地震震中龍頭山銀坪村村民,地震后被壓在自家倒塌的房屋中。被家人從廢墟中救出后因為唯一一條外出道路被毀而無法運出救治,而救援部隊是徒步翻過山石進入了銀坪村。目前,成都軍區14集團軍的官兵們正在全力以赴的搶通銀坪村的生命線。 記者楊光振:魯甸縣王家坡村 由于連日降雨,進入王家坡村民組的路有多處塌方,行走不易。正午時分,我遇到73歲的老人戴桂芝,她一邊在廢墟中翻刨,一邊喃喃自語:“家沒了,人沒了。”老人眼眶紅潤,雙手沾滿泥土。此次地震帶走了老人的大孫子,為了找到孫子生前的照片,她一個人徒步4小時從轉移地走回曾經的“家”。部隊官兵見狀上前幫忙尋找,戴桂芝在旁邊焦急等待。口中嘟囔著:“錢不重要,什么都不重要,我只想找到照片。”經過一番尋找,救援官兵將一張7寸的彩色畢業照交到戴桂芝手里。 記者于金貴:包谷垴鄉政府到紅石巖村的路上 6日15時30分,我在包谷垴鄉政府到紅石巖村的路上,25歲的村民趙仁位開著面包車過來,主動招呼我,然后將我送到大坪村。 趙仁位是巧家包谷垴鄉青山村人,原本在昆明開火鍋店,得知家鄉地震后一個小時即關掉店鋪從昆明啟程回家。“我家里沒怎么受損,但是現在也不敢住,搬出來住到帳篷里,在還能通車的地方運送往返的人。” “如果晚上你們要回去,給我打電話,我來接你們。”趙仁位說。 記者繆超:昆明市內獻血點 6日下午,昆明南屏街采血點,記者看到有十多位市民頂著烈日排隊等待獻血。今天已經有88位市民前來獻血。記者從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得知,震后第二天獻血人數就有明顯增加,昨天達到1300多人,比平時激增三倍。 記者趙曦:昆醫附一院 6日下午,來自震中龍頭山鎮龍泉村的68歲老太太李選風因髖關節骨折和失血過多正在昆醫附一院接受治療。醫生王雅潔表示,昨晚災區轉運來的七個重傷員,目前情況基本穩定,其中已經連夜接受了手術治療。來自昆明醫科大學的學生劉紹粉和同學自發加入志愿者,為病人提供專業護理和陪伴。 “黃金72小時”是地震災害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但剛剛過去的72小時只是云南魯甸地震救援的開始,未來更多的72小時將任重道遠。“全力以赴、抗震救災”相信有了每一個人的堅持與努力,災區人民一定可以收拾傷痛,迎接希望。(完) |
相關閱讀:
- [ 08-06]龍巖市紅十字會接收首筆魯甸地震災區愛心捐款
- [ 08-06]武警部隊打通救災主通道 重災區公路全線通車
- [ 08-06]云南魯甸震區有雷陣雨 未來十天旱區降雨將增多
- [ 08-06]魯甸的房子為什么難抗震?
- [ 08-06]云南魯甸地震死亡人數為何大幅上升?
- [ 08-06]云南地震死亡人數大幅上升 有村寨幾乎整村被埋
- [ 08-06]魯甸地震災區未現重大傳染病疫情
- [ 08-06]魯甸地震:通往震中龍頭山鎮的道路終于打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