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地震預警的科學性有多大?預警在減輕受災程度上是否起到作用? 潘懷文:大家往往把地震預警和預測這兩個概念混淆。地震預測是指地震還沒有發生之前,我們對未來地震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的推測。而預警是指在強烈地震已經發生,地震部門依靠在靠近震中區的密集地震觀測臺站快速測定出地震的基本參數,利用地震波向外傳播造成破壞的速度相對慢,和用電波把地震信息向震區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搶在破壞之前把消息傳達到震區。在震中較外圍的區域可以在造成破壞的波動到達前獲知地震消息,采取緊急避險措施。 利用地震預警提供的幾秒至幾十秒的預警時間,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比如人員的快速逃生,運行中電梯在就近樓層停靠,高速行駛中的列車減速剎車,行進中的汽車在路邊平穩停車,輸油管線提早自動關閉閘門避免污染及火災等等。 自汶川地震之后,我國已經把地震預警提到議事日程,也在開展一些研究和實驗工作,現在正在籌備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預警技術本身存在預警盲區等技術局限性。所謂盲區就是在一個大地震發生的震中區,也就是最需要獲得信息的地方,但是由于地震波傳遞到這里的用時很短暫,還來不及獲取預警信息,地震破壞已經發生了。 另外,預警信息也存在誤報和漏報的風險,而且信息發布后可供采取緊急處置的時間極短,也可能導致社會風險。所以地震預警是一個很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多方面共同參與。有一些機構在做一些關于預警的先期實驗,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從目前來看還只是實現了把地震信號快速檢測和初步傳遞,后面避險行動如何采取還有很多問題。總體來看,它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評估。 問:興建水庫會不會對地震造成影響?這次地震到底跟水利設施建設有沒有關系? 潘懷文:大型水利設施蓄水之后,庫區往往會發生小地震事件,這有可能和蓄水有關系。但是能否認為一個7、8級的巨大地震事件是和水庫蓄水直接相關呢?我認為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大地震的發生必然和地質構造相關。 但是,重大水利設施,特別是壩址的選擇應該是一個非常慎重的過程。一定要選擇比較穩定的地質構造,避開可能的活動斷層,把地震風險降到最低。(記者吳晶晶、余曉潔) |
相關閱讀:
- [ 08-06]龍巖市紅十字會接收首筆魯甸地震災區愛心捐款
- [ 08-06]武警部隊打通救災主通道 重災區公路全線通車
- [ 08-06]云南魯甸震區有雷陣雨 未來十天旱區降雨將增多
- [ 08-06]魯甸的房子為什么難抗震?
- [ 08-06]云南魯甸地震死亡人數為何大幅上升?
- [ 08-06]云南地震死亡人數大幅上升 有村寨幾乎整村被埋
- [ 08-06]魯甸地震災區未現重大傳染病疫情
- [ 08-06]魯甸地震:通往震中龍頭山鎮的道路終于打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