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7日電 國家衛生計生委7日上午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衛計委宣傳司副司長宋樹立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風險評估,目前疫情傳入非洲以外國家的風險低,中國嚴把口岸關防止埃博拉出血熱傳入境內。
宋樹立表示,埃博拉出血熱目前國內沒有病例,為了防止傳入境內,保護我國前往疫區人員的健康安全,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強疫情研判,強化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聯系,要準確把握防范形勢,目前世界衛生組織風險評估的結果是疫情向非洲以外的國家傳播風險低。
二是嚴把口岸關,質檢總局和衛計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公告,對從相關地區前來的入境人員檢測排查提出相應的要求。相關的地方也已經對于口岸加強入境人員的管理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三是做好國內疫情防范,發布埃博拉出血熱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明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報告,要求各地醫療機構發現疑似或者確診病例的時候,應該在2個小時實現直報。方案還在實驗室檢測、病例和接觸者管理以及院內感染控制重點環節進行了規范,疾控部門已經做好了實驗室檢測準備。
四是特別重要的為了有效的防止輸入,特別是傳染病的輸入,健康教育,讓公眾了解這種疾病的表現特征、危害以及如何進行個人防護是第一道關卡。因此,衛計委網站、健康中國官方微博微信、疾控中心網站和相關地方的網站已經發布了埃博拉出血熱的防控知識答問。
中國疾控中心徐建國院士表示,傳染病控制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不知道哪一種傳染病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以何種方式對我們造成威脅,這給應對傳染病帶來很大的挑戰。為了應對這樣一類傳染病必須建立技術儲備,傳染病重大專項在2008年開始的時候就考慮到這個問題,對這一類的傳染病建立了技術儲備,大概有9個課題,10個國家級研究單位在從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檢測方法、診斷試劑開發、疫苗和藥物等研究,這為我國應對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F在有很多試劑已經研發,很多方法和診斷試劑的技術儲備可隨時提供我國疾控部門應用。
徐建國表示,世界傳染病的全球化威脅是一個常態,因為貿易增加,航空業發達,這是一個傳染病防控面臨的新形勢。埃博拉出血熱不僅對我國有影響,對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有航空、貿易、人員來往,都會造成威脅。造成最小的可能性要當成最大的努力來對待,確保我國不受埃博拉疫情的實際影響。總的來說,我國有這樣一支志同道合的科技隊伍,能夠為應對疫情起到科技支撐作用。
衛計委科教司副司長王辰表示,現在,我國從科技角度對埃博拉病毒在幾個關鍵點上作了一定的準備。一是診斷試劑方面,我國已經具備了對埃博拉病毒進行及時檢測的診斷試劑研發能力,但是因為沒有病人,沒有辦法在病人身上進行測試。二是目前在美國兩例患者上初步顯示抗體治療有效,在抗體技術上,中國前期已經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體的制備能力,包括已經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體基因,啟動抗體的生產程序不會需要太長的時間。另外,還有實驗室安全的問題,這個病毒是一個毒性很大的病毒,盡管傳播性并不是很強,在它的實驗性操作中,首先要確保實驗室安全,在這方面國家作了一定的應對和準備,當然,有些能力的建設還在不斷地強化和提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