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公里“鄰里情” “巧家縣與東川區相鄰,我們就多了一份‘鄰里情’。”站在紅石巖村廢墟上,東川區烏龍鎮武裝部長李學財正忙著拆除危房,為了挽救“鄰居”的災難,他和兄弟們已經戰斗了6個日日夜夜。 東川區距離巧家紅石巖200公里左右。魯甸縣6.5級地震發生后,東川區武裝部160名救援隊連夜趕赴災區,成為最先到達巧家的外界救援隊,給紅石巖村的災民帶來了第一縷希望。 “我們接到通知,連夜趕到包谷垴鄉,然后徒步奔走30公里才到達紅石巖。”李學財稱,在冒著余震趕赴紅石巖村的路上,雨夜路滑,山體垮塌時有發生,救援人員經常摔倒,“危險路段都是趴著進來。” 到了紅石巖村后,救援人員先從河邊小組開始救援,將傷者沿著小路,抬上幾公里高的高山頂上,外送就醫。雖然救援困難重重,他們還是將30多名傷者外送出去,并在堰塞湖邊刨出多具遇難者遺體。 “從來一直堅持到現在了,這份‘鄰里情’、還有同胞情給了我很大動力。”李學財說,他們已經在幫受災民眾排危,等待為他們營造新家園。 事實上,東川區救援人員并不是這里的唯一戰斗者,來自軍隊等部門的人員于今日打通了穿過大巖懸崖公路,通往鄉里的唯一行車道路正式通車,醫療、民政等部門人員穿崖,踏著滾石進入村子,將救災物資送抵達村民手中。 兩千里父子情 20歲的陸燕友坐在紅石巖小學門前,與父親促膝相談,場面溫馨。7天前,因為地震,他做了人生中第一次“說走就走的回家之行”。 “當時打電話聽說父親受傷了,就想著早點回來看看他,這樣心里踏實。”陸燕友告訴中新社記者,他在廣州打工,聽說家里有事,電話通知老板辭職回家。“走流程請假要好久時間,等不得了,只能如此。” 由于沒有錢坐飛機,陸燕友購買了一張普通火車票趕回昆明,再輾轉回家。他花了近三天時間才返回2000多公里遠的家,見到老父親。 “你不知道,看到他的第一眼,那種高興中夾雜著悲傷的滋味。”陸燕友說,母親多年前去世了,這次地震中的父子重逢,心情五味雜陳。作為家里的頂梁柱,他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強。 陸燕友家里,除了父親還有爺爺奶奶。孝順的他,最近幾天都在陪他們散心。“我告訴他們人沒事,一切都可以重來。”(完) |
相關閱讀:
- [ 08-10]魯甸震區民族情:“我們都是一家人”
- [ 08-09]魯甸震區雨中七日祭:不滅的紅燭 不滅的希望(圖)
- [ 08-09]軍事醫學科學院28萬粒飲水消毒丸在魯甸投入使用
- [ 08-09]魯甸地震誘發三個特大型滑坡 受威脅群眾全部轉移
- [ 08-09]魯甸震區將有較強降水 四川盆地湖北等地有強降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