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西藏高原生態系統總體趨好
2014-08-13 18:26:52??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孫靖 |
分享到:
|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在西藏自治區政府支持下,完成了《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報告顯示,西藏高原生態系統總體趨好,其氣候變化的突出特征是變暖和變濕。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姚檀棟院士介紹說,這份科學評估報告由中科院“西藏區域協同創新集群”組織一線中外專家共同完成,從氣候、水體、生態系統、陸表環境、人類活動影響和災害風險六個方面,綜合評估了西藏高原從過去2000年到未來100年的環境變化。 報告指出,西藏高原氣候變化的突出特征是變暖和變濕,高原的水循環正在加強,高原生態系統總體趨好是環境變化的重要特征。西藏高原寒帶、亞寒帶東界西移,南界北移,溫帶區擴大,從而導致生態系統總體趨好;森林面積和儲蓄量在1998年以前明顯減少,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后,面積與蓄積量雙增長;高原濕地總體呈退化態勢,2000年以來,濕地退化幅度明顯減緩,并出現局部逆轉趨勢。 報告同時指出,西藏高原凍土退化和沙漠化加劇是陸表環境惡化的主要特征。高原災害風險趨于增加,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山洪、堰塞湖、雪災等。人類活動對西藏高原環境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傮w上說,西藏高原污染物環境背景值明顯低于人類活動密集區,與北極相當,仍為全球最潔凈的地區之一。 報告建議,西藏應抓住高原環境變化中的機遇,減緩或預防環境變化中的風險。要趨利避害,發展環境保護與綠色經濟相融合的科學理念,加大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力度;建立以綠色經濟為核心內容的社會發展指數;加強政府在環境保護與建設中的統籌協調機制;加強科學傳播,強化環境保護的社會基礎;構建長期環境保護的文化基礎等。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監測西藏生態環境,中科院依托下屬藏東南站、納木錯站等9個臺站,整合了正在建設的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監測網絡的生態監測站,構建了西藏生態環境變化地面監測和遙感監測平臺。(吳晶晶、索朗德吉、黃興、楊易穎) |
相關閱讀:
- [ 08-09]中科院報告建議盡早啟動西藏高原環境補償國家行為
- [ 08-07]全國12個省區旱情肆虐 部分城市熱衷“圈水造景”
- [ 08-06]環保局長注冊公司 套取國家水污染治理資金上百萬
- [ 08-04]中央財政下撥今年天保工程資金23億元
- [ 08-02]政府全面啟動對地方政府土地違法約談
- [ 07-29]張高麗會見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
- [ 07-29]廣東基本完成“裸官”任職調整 866名干部被調離
- [ 07-28]湖北襄陽水量減少 生態補償上報190億被砍至13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