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談抗戰: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
2014-08-15 06:46:29??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開羅會議,抗戰貢獻奠定中國大國地位 1942年1月1日,中國首次以大國身份,與美英蘇3國聯合領銜,在華盛頓簽署了有26國參與的《聯合國家宣言》。之后,隨著戰局的發展,到了1943年年中,盟國開始考慮舉行一次最高級首腦會議,討論對軸心國作戰和戰后安排問題。此時的美國對中國在二戰中作用的評價已比較客觀,羅斯福總統在與宋美齡談話及給中國的正式文電中都強調與蔣介石的會晤甚為重要。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應羅斯福邀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中美英3國首腦會議,這就是二戰歷史上有名的“開羅會議”。 開羅會議期間,3國首腦商討了中美英聯合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中國的大國地位、戰后處理與國際秩序等重大問題。關于聯合作戰及何時發動全緬反攻作戰等問題上,中國雖與英國分歧較大,但仍表示配合英國海軍奪取孟加拉灣制海權的計劃,實施水陸兩棲登陸作戰。然而,英國不配合的頑固立場不僅使蔣介石不滿,也使美國頗感為難。會議期間,蔣介石和羅斯福進行了兩次長時間的私下會談,特別討論了戰后領土問題,即中國東北和臺灣的收回,以及琉球問題和香港問題。 開羅會議上中美會談的順利及開羅會議所取得的成果,使蔣介石感到意外:“東三省與臺灣澎湖島,為已失去50年或12年以上之領土,而能獲得美英共同聲明歸還我國,而且承認朝鮮于戰后獨立自由,此何等大事,此何等提案,何等希望,而今竟能發表于三國共同聲明之中,實為中外古今所未曾有之外交成功也。”在開羅會議上,中國首腦與美英首腦以平等的身份會晤,共商世界大事。會議所發表的宣言,明確宣布臺灣和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國,充分地表達了中國人民恢復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愿望,使戰時中國外交達到最高峰。 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功,是與中國人民在抗戰中的巨大貢獻密不可分的。羅斯福在1942年1月6日的國情咨文中就指出:“千百萬中國人民在漫長的4年半里頂住了轟炸和饑荒,在日本武裝和裝備占優勢的情況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了侵略者”,認為支持“頂住了日本的野蠻進攻和在亞洲大陸廣大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軍”的中國是打敗日本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者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圖片說明: 圖①: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一一五師部隊在晉東北要隘平型關伏擊殲滅日本侵略軍第五師團所屬第二十一旅團3000余人。 人民視覺 圖②:1945年初,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盟軍在滇西芒友會師。 新華社發 圖③:蘇聯情報人員佐爾格。 人民視覺 圖④:中國戰略情報專家閻寶航。 圖⑤:開羅會議公報全文。 圖⑥:《開羅宣言》誕生地——埃及米納豪斯飯店。 資料圖片 |
相關閱讀:
- [ 08-14]人民日報海外版質問美國國防部長:到底是誰破壞了規矩
- [ 08-14]人民日報評湖南產婦死亡事件:別輕易下結論
- [ 08-13]人民日報海外版:說中國搭便車是美國妄自尊大
- [ 08-13]人民日報:奧巴馬稱中國搭便車30年實在荒唐
- [ 08-13]人民日報談新媒體謠言:看到“驚爆”多個心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