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社會,對于倫理綱常的規范十分講究,所以看起來似乎處處都是對不平等地位的維護。其實,中國文化很早就在強調人格上的平等了,甚至為了追求平等,認為連性命都是可以放棄的。《禮記》里就有這樣一段記錄:春秋時期,齊國饑荒,餓殍遍野,一位叫做黔敖的富翁,本想發放糧食賑災,可是在饑民來領糧的時候,他以輕蔑的語氣吆喝說“嗟,來食!”于是饑民感覺蒙受了巨大羞辱,寧可餓死也不肯再領受糧食。這就是“嗟來之食”這個詞的由來,表示帶有侮辱性的施舍,而在中國文化里,也逐漸強化著“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傲骨。 傲骨常存于內、內在鐵骨錚錚,傲氣不形于外、外不盛氣凌人,這種人格的培養、這種修養的強調,正是為了能夠超越社會條件限制、而達到彼此人品格調上的平等。 所以中國文化才會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要把修養自身當做人生之本,無一例外,無有特例——而這種無人能免的一視同仁,正是一種對人生要求的平等準則。品評你我,就看彼此修身的成就;修身過后,便能成就人格平等的生命。 |
相關閱讀:
- [ 08-16]張順恒:“只要農民兄弟有需要,我就會一直幫下去”
- [ 08-08]余穗珠:用自己微小的光溫暖周圍的人
- [ 08-05]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
- [ 08-03]“熱心腸”沈大川
- [ 08-01]羅源縣交警胡賢郁:兒子想見都要預約的民警爸爸
- [ 07-17]“我們的價值觀——曲藝走基層全國百場巡演”啟動
- [ 06-25]熱心腸的女村主任
- [ 06-10]江西奪刀少年事跡受省委書記肯定 候選中國好人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