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馬德 林應妮)中國文化部首次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20日在京舉行。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在會上透露,文化部將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城鎮化進程中非遺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加強對城鎮化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指導。 “非遺需要有特定的生存環境,比如一個村子里開展民俗活動,村落格局就為這些民俗的誕生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民眾按照自己非常熟悉的環境開展民俗活動或者進行民間藝術表演。城鎮化以后,有些地區村落變遷了,或者變成了城市生活,村落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而遺產是隨著人走的。在這樣新的環境里,如何給非遺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間呢?”馬盛德表示,這是《指導意見》關注并設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指導意見》要考慮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符合當前城鎮化進程中非遺保護的基本思路和實際情況。“我們不贊成在古鎮古村落改造的過程中把原住居民趕走的做法,把傳統村落、老街、老宅變成沒有原居民居住的空心遺址。我們將從非遺的角度加強對非遺傳統街區和村落的保護。”馬盛德說。 中國在2005年至2009年開展了第一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工作,共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約87萬項。截至2013年底,國務院批準公布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19項,中央財政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共計28.04億元。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優秀實踐名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38項。 馬盛德還介紹,他們目前已探索出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包括搶救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生產性保護和立法保護等。(完) |
相關閱讀:
- [ 08-12]榕詠春拳和花茶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
- [ 07-25]中國人的一天:隱去的紅繡軒主
- [ 06-24]搭上電商快車 “湖湘家傳”非遺展六天銷售逾千萬
- [ 06-16]福州首次舉辦非遺攝影展 包括閩劇茶亭十番音樂
- [ 06-16]福建新增141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 06-15]福州首批25個非遺傳承示范基地授牌 市民看過癮
- [ 06-06]福建第三批非遺項目傳承人公布 含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等項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