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中國經濟步入新時代 與世界相互增益
2014-08-28 12:38:39??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語言也可以是生產力,尤其當語言成為決策,可助推良政,護祐民生。"新常態"一詞,在很短時間內由經濟思想界步入世界和中國的決策語匯,成為當前分析經濟形勢與發展未來的熱詞。在"新常態"視角下,世界與中國,正面臨一個新的時代。 認識新的復雜世界 "新常態"出自經濟詞匯,最早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埃爾-埃里安等投資家使用。大約自2011年以來,國際投資界常用它來描述金融危機之后經濟增長低于平均水平的狀態。 在發達經濟世界,"新常態"可概括為"一低兩高",即低增長、高失業和高債務。無論美國,還是歐洲和日本,概莫能外。經過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歐美經濟持續20多年相對穩定繁榮的"大穩定",2008年發端于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使西方思想界深刻反思。"新常態"正是反思結果之一。 如今,危機爆發已經六年,世界經濟發展呈現新的復雜情況。按照埃爾-埃里安的最新觀點,雖然全球經濟緩慢復蘇,但是美國經濟增速放緩、高失業率和政府債務高漲的"新常態"并未結束。更有悲觀者,如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認為,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停滯可能成為新常態。 最近,地緣政治風險不斷為世界經濟增添新變數。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負責人魯奇爾·夏爾馬近日在美國《外交》雜志撰文說,過去全球投資者常聚焦GDP增長、就業和貿易并以此來預測投資?,F如今,市場更關注政治變化,尤其是新領導人如何推動經濟改革,這成為觀測世界經濟的一種常態。 在宏觀政策應對上,百年來,世界經濟決策中,凱恩斯主義與新自由主義幾經交替。最近的金融危機讓人們認識到,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成績單讓人擔憂。而在新常態下,傳統的凱恩斯"逆周期"政策也可能無法適用新的經濟現實。 且不管林林總總的經濟術語和五花八門的解釋,各方普遍認同,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新的風險因素不斷呈現,以往的藥方有可能不再是萬靈藥,世界經濟處于理論的探索期與政策的實驗期。 |
相關閱讀:
- [ 08-26]李偉撰文從微觀層面論述如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 [ 08-26]外媒稱中國經濟2021年超美國 專家稱中美差距仍大
- [ 08-25]中國布局海外反腐 英刊:中國經濟2021年超越美國
- [ 08-25]英刊:中國經濟2021年超越美國
- [ 08-25]中國經濟需要更多的“底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