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2014-09-03 13:19: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三、領導抗戰:中國共產黨提出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為全民族抗戰指引了勝利方向 中國共產黨提出全面抗戰路線。全國抗戰一開始,中國共產黨就號召全國人民總動員,主張開放民主,改善民生,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實行全體人民參加戰爭、支援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1937年7月,毛澤東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指出,在堅決抗戰的方針下,必須實行全國軍隊和人民的總動員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辦法。洛川會議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把實行全民族抗戰與爭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結合起來,把反對外敵入侵與推進社會進步統一起來,正確處理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系,成為引領全民族發展與進步的指南。 中國共產黨提出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早在1936年7月,毛澤東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談話中,就提出了通過持久抗戰爭取抗戰勝利的方針。1937年8月11日,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在國民政府軍委會軍政部談話會上指出:全國抗戰在戰略上要實行持久防御。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指出,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1938年5月,毛澤東撰寫《論持久戰》,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指出中國必須、也能夠經過持久抗戰取得勝利,持久戰必須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強調持久戰的基礎是廣大民眾。全國抗戰形勢的后來發展完全證實了毛澤東的英明論斷。 中國共產黨提出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運動戰的方針。1937年8月1日,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等,指出紅軍的作戰原則,是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洛川會議上通過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的行動方針。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將游擊戰爭提到戰略高度作了全面闡述。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對游擊戰、運動戰、陣地戰等做了分析,肯定“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實踐證明,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人民軍隊政治優勢和軍事優勢的最好的作戰形式,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 中國共產黨提出實施的全面抗戰路線、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獨立自主游擊戰的戰略戰術,指明了爭取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從思想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抗日軍民,進而堅定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指引全民族抗戰一步步走向勝利。 四、艱苦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在敵后戰場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在戰略防御階段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后戰場。當時,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八路軍、新四軍分屬全國抗戰的第二、第三、第五戰區戰斗序列,分別參加了各戰區防御作戰。同時,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廣泛發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逐步開辟了廣大的敵后戰場。從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軍、新四軍同日偽軍作戰1600余次,斃傷俘敵5.4萬余人,八路軍發展到15.6萬余人,新四軍發展到2.5萬人,敵后抗日根據地(包括游擊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東北人民抗日斗爭出現新局面,各族青年踴躍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聯。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是相持階段的主戰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普遍展開,抗日民主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在戰略上造成對日本重點占領的城市和交通線的反包圍態勢,形成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從抗戰全局來看,構成了與正面戰場相對應,在戰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應的,獨立的廣大的敵后戰場。敵后戰場的發展壯大,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逐漸成為主戰場,減輕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壓力,成為促使國民黨抗戰到底的重要因素,為贏得全國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是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在戰略相持階段,特別是從1941年起,日軍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和抗日根據地作為主要進攻對象,實行反復“掃蕩”和“清鄉”,“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1942年,日軍在華北、華中有55萬余人,其中用于鞏固占領區的約有33.2萬人。到1942年,八路軍、新四軍由50萬人減為約40萬人。抗日根據地面積縮小,總人口由1億減少到5000萬以下。面對敵后抗戰的嚴重困難局面,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人民戰爭威力,在抗日根據地聚集起一支困不死、打不散、壓不垮的中華民族的中堅力量。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承擔著對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從1943年起,敵后戰場逐步扭轉困難局面,在一些地區開展對日偽軍攻勢作戰,1944年開始局部反攻。到1945年春,全國已有18個解放區。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于1945年8月開始全面反攻。由于日軍占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已處在解放區包圍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實際承擔起對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各解放區立即組織反攻大軍,陸續發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從8月11日到9月2日,收復縣以上城市150座。 |
相關閱讀:
- [ 09-03]抗戰勝利69周年:茫茫草原見證日軍的慘敗
- [ 09-03]習近平等七常委與首都各界代表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 [ 09-03]首都各界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 習近平等出席
- [ 09-03]成都95歲抗戰老兵李耐寒去世 曾培訓遠征軍骨干
- [ 09-03]人民論壇:激揚抗戰英烈的正能量
- [ 09-03]紀念抗戰,請神劇走開
- [ 09-03]廈門抗戰歷史:77年前的今天 胡里山大炮打殘日艦
- [ 09-03]一名邊防民警的“抗戰情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