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
2014-09-13 10:23:42??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市場與政府兩種機制的交織和互補作用,是現代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常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表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要以市場的良好運行為前提,又要以政府宏觀調控的充分發揮為條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當前,準確把握和更好發揮市場與政府的作用,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就是由經濟主體依據市場規則,在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等作用下,自主決定相關經濟活動,實現資源平等交換和自由流動的一種經濟機制。由于三大機制,價值規律將為自己“強制地開辟道路”,從而促進技術進步和引導資源優化配置,這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根本原因。一般來說,市場機制具有五大功能:微觀經濟均衡功能,即市場在價值規律作用下引導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緊隨現實需求而變化,能夠在微觀層面調節供求關系及其平衡;資源短期配置功能,即市場可以迅速引導經濟資源流向效益高的領域和經濟主體,直接影響資源短期調配;信號傳遞功能,即市場可以通過價格信號反映市場供求、競爭強弱等情況,引導生產經營者快速決策;促進科技創新功能,即價值規律將促進經濟主體競爭,刺激生產者不斷改進生產資料、技術和管理,從而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局部利益驅動功能,即市場能夠驅使生產者基于自身利益加強經營管理和內外部合作,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在現階段任何低估市場作用的觀點都是不對的。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更好發揮“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幾個關鍵環節:健全的市場體系,規范的市場秩序,自主的主體決策和價格的市場形成。 進一步健全市場體系,就是要進一步發展和規范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等商品市場,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房地產等要素市場,以及期貨、拍賣、產權等特種交易市場,使之成為相互聯系、互為條件的有機整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化程度逐漸提高,但比較起來,我國資源性商品市場發育不充分,要素市場仍然相對滯后,特種交易市場亟待規范。這是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進展緩慢的一個根源。市場體系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平臺,因此有必要加快完善步伐。 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就是要體現市場經濟作為法治經濟的基本精神,法有禁止堅決禁止,促進市場體系真正實現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經過20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市場秩序不規范,錢權交易,假、冒、偽、劣、黑,非自然壟斷,以及操縱證券市場、侵吞國有財產、非法騙貸集資等非法經濟現象雖然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不同程度存在。這些活動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嚴重侵害群眾切身利益,嚴重侵蝕黨和政府肌體,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頭腦清醒,堅決抵制各種“經濟犯罪和腐敗有利于市場經濟論”、“選擇性反腐論”等有害觀點。法治沒有終點和死角,否則,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將被嚴重扭曲,甚至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競爭狀態。 |
相關閱讀:
- [ 09-13]自主招生3大改革模式初現端倪
- [ 09-13]網友談公務員工資改革:先提升服務意識再談薪資
- [ 09-12]廈門新組建5個政府工作部門 政府機構改革全解碼
- [ 09-12]廈門政府機構改革正式實施 政府部門從45個縮減到39個
- [ 09-12]學者談高考改革:僅邁出半步 方案考慮多方訴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