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的數量、配置均有“硬杠杠” “22萬……24萬……24萬8000,成交!” 5月23日,一場公車拍賣會在湖南株洲縣舉行,拍賣的是株洲縣41輛超標公車。 今年3月,株洲縣按照“一律停止購置新公務用車、嚴禁公車私駕、私用”等“八個一律”的要求,將超標超編公車作為整治重點。4月17至21日,全縣對超標超編公車進行集中收繳,共收繳超編超標公車96輛,除其中55輛統一調劑到部分急需的鄉鎮、縣直單位以外,剩余41輛全部進行集中公開拍賣。 教育實踐活動中,各地加大對超標公車整治力度,讓“車輪上的腐敗”“剎車”。河北滄州市清查出超標公務用車171輛,陜西寶雞市對37輛超標公車公開拍賣,煙草行業清理清退超標配備公車1305輛……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指出,清退超標公務用車,首先應明確公務用車標準,而標準主要涉及公車編制以及配備檔次。 關于公車編制,《條例》明確規定,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也就是說,一般公務用車也屬于“超標”范圍,將被清退,通過整治,公車的總量將大幅度減少。 今年7月,中辦、國辦出臺的《意見》,開啟了本輪公車改革。此次車改,中央和國家機關先行先試,每個單位最多只能保留5輛以內公務用車,近5000輛公車將被清理處置。 辛鳴說,在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出臺公車改革的有關文件,明確公車編制和配備標準,有利于公車專項整治與公車改革相結合,相互助力,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事實驗證了這一觀點。地方黨政主要負責人是否參加車改,《意見》僅是鼓勵,不做強制性規定。但部分地方敢于向自己開刀,將車改范圍覆蓋到了黨政“一把手”。 江西新余市渝水區公務用車改革覆蓋范圍從區四套班子到區直單位,并延伸到所有鄉鎮、街道;安徽銅陵市對于縣區和市級部門主要領導不再配備公車,強制要求改革,并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監督問責體系…… 《意見》為公車改革制定了時間表,即用2至3年時間全面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辛鳴說,相信在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力推動下,公車改革的進程將加快。 關于公車的配備標準,2011年中辦、國辦下發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規定,一般公務用車配備排氣量1.8升(含)以下、價格18萬元以內,機要通信用車配備排氣量1.6升(含)以下、價格12萬元以內的轎車。執法執勤用車除涉及國家安全、偵查辦案、應急救援、警衛和特殊地理環境等因素外,依照一般公務車標準配備。 但超標準配備公務用車在一些地方并不鮮見,“甚至連豐田霸道、別克君越、奧迪等40萬元左右配置的車都成為一些領導干部的座駕。”辛鳴認為,應對超編超標配車進行清理,對違規換車和借車、攤派款項購車、豪華裝飾公務用車以及公車私用、濫用軍車警車牌照等行為嚴肅查處,對違規者作出處分。 整治超標公車還需進一步后續保障 “過去到飯點,停車場上會停著許多公車,現在基本看不見了。”北京東三環附近一位酒店管理員告訴記者。實際上,豈止是酒店,各地景區的停車場、下班后的道路上,公車的身影越來越少。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干部群眾真切感受到了公車治理取得的成效。 整治超標公車是一方面,群眾普遍關心的還有整治的后續措施,比如清退的公車如何處置,車補發放標準,如何監督保留車輛使用等。 8月26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處置機構采購項目開標,共有22家企業競標最終的9家處置機構。開標活動全程錄音錄像。評標專家人選從財政部政府采購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組建評標委員會,推選現場投標人代表作為監標人。 《意見》規定,對取消的一般公務用車,要制定處置辦法,公開招標評估、拍賣機構,通過公開拍賣等方式公開處置。中央國家機關先行先試為地方處置超標公車提供了經驗。辛鳴表示,在公車處置過程中應當防止公車拍賣暗箱操作、“對內不對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關于車補的發放,得防止讓公車補貼成為變相加薪,甚至是一邊拿著補貼一邊坐著車的情況出現。那么,如何監督剩余公車特別是執法執勤車輛的使用,防止一些領導干部車補、公車“兩邊沾”的情況發生?辛鳴建議,可以給車輛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這樣每輛車每天的行程、路線,都能一目了然。”他還建議,應當給車輛噴涂明顯的統一標識,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 |
相關閱讀:
- [ 09-16]人民日報:部分公務人員用公車接送孩子上街買菜
- [ 09-14]江蘇南通崇川區國土局駕駛員周末開公車撞人致死
- [ 09-13]民警實名舉報局長公車接送小狗 稱工作未受影響
- [ 09-12]江蘇一公安局長被曝私用5部公車 專車接送小狗
- [ 09-11]中秋北京全市封存公車防私用 節前上交車鑰匙
- [ 09-10]山東曬14起違反八項規定案例 6起涉違規使用公車
- [ 09-03]四川美姑公安局副局長公車私用看望侄兒受處分
- [ 09-02]廣東寶安首批51輛公車拍賣 預計年內還有多次拍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